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单霁翔:要把故宫完好交给下个600年


    
    单霁翔在接受记者采访。   摄/扬子晚报记者 刘浏
     
    一双老布鞋,蓝布裤子搭配白衬衫,若不是故宫博物院院长——这令人瞩目的职务,62岁的单霁翔和北京城里上了年纪的机关员工没多少区别。今年9月3日,他来到南京博物院做专题讲座,南博在能容纳400人的小剧场又增加100个临时座位,现场仍然爆满。单霁翔讲话时没有什么附加的表情与动作,却能用平实的语言将观众逗乐,如同故宫令人会心一笑的文创产品。近年来,由于故宫不断推出精品展览与特色文创产品,被网友们点赞为“网红”。古老故宫进入互联网时代,依旧获得公众高度的关注与喝彩。单霁翔向扬子晚报记者谈了他自己的想法与理念。
    我只是故宫看门人,要把故宫完好地交给下个600年
    关注近年来故宫发展的人还能记得,在2012年单霁翔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前,故宫连续发生了一些负面事件,诸如2011年的“凿墙盗宝”等。但在单霁翔接任后,故宫博物院的公共形象明显好转。
    谈到这个问题,单霁翔并不想揽功诿过。“故宫博物院建院至今,我是第6任院长,每任院长都有他的历史使命。比如新中国成立前的两任院长,就是在动荡的时期,保全故宫建筑和收藏的文物。特别是1933年,华北告急,故宫启动了规模巨大的文物南迁,”单霁翔语气中透着肯定,“上一任郑欣淼院长,担任院长10年,我认为这是故宫发展最好的10年。郑院长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启动对古建筑完整的修缮,对藏品进行最完整的清理,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些工作往往容易被公众忽视。”
    当别人用“故宫掌门人”来称呼单霁翔时,他总要纠正说“我是故宫的看门人”。他强调,故宫之所以近年来不断增加开放范围,就是在上任院长启动古建筑整体修缮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这项工作将在2020年完成,也就是明成祖朱棣肇建北京故宫600周年,而我的使命是把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
    说起近年来公众对故宫的好评如潮,单霁翔强调了两个字“开放”。他说,一座博物馆不只在于建筑有多好、藏品有多少,还需要公众广泛参与。“以前媒体要来采访,很多就批俩字‘婉拒’,现在平均两个星期开一次发布会,让大家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而不是关起门来搞。”单霁翔认为,博物馆是放文物的地方,但不是“文物库房”。所有公众都有知情权、参与权、收益权,大家收益了才会支持博物馆的发展。
    关门拒绝总统车队是维护文化尊严,一律步行进午门
    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观北京故宫。当时新闻报道中描述的是“奥朗德总统一行由午门步行进入,沿中轴线向北参观。途中,单霁翔院长为总统简要介绍了故宫历史及部分宫殿用途……”单霁翔介绍,这其实背后故事很多。
    “以前外宾、国宾来参观故宫,就是警车开道,车队直接开进午门的,这种惯例被认为是一种‘礼遇’,我就说没有什么礼遇,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日本的皇宫今天都是开放单位,但都不允许车辆穿行,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
    单霁翔介绍,奥朗德来的那一天,他准备去午门迎接,到那儿一瞧,安保人员已经到位,很明显又是准备为车队开道的架势。“我说,我们已经发公告了车队不允许进来。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决定把大门关起来,我就说,这个是世界文化遗产不能破坏。安保人员没辙了,说赶紧报告,3分钟后人就撤走了,10分钟后奥朗德的车队来了。”接着单霁翔故意站在午门外面迎接他,“先为他和他女友介绍午门,然后一行人穿过长长的门洞,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出来,故宫的文化震撼,已经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相比之下,过去的外宾就很惨了,他们是开车进来的,下了车还问我,到故宫了没有?他们就没有奥朗德的感受。现在外交部门也都很支持,以后无论职位高低,都得在午门外面下车步行。当年八国联军进紫禁城是骑马进来的,还在太和殿前面搞了一个列队。我认为,现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是要从文化复兴开始。”
    事后新华社的报道中介绍,正是此次奥朗德参观故宫,在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外下车,持续60多年的贵宾乘车驶入紫禁城的“礼遇”从此得到改变。
    一个人要多做好事,最后好事就会落在自己头上
    单霁翔在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前,是国家文物局的局长,当时故宫里还有13家不属于故宫博物院的单位还在里面办公。出于文物保护和开放的需要,这些单位都需要搬走。但他们在故宫很多年了,想做他们的工作是繁琐而又吃力。“13家有7家是国家文物局下面的单位,当时国家文物局局长就是我,我就帮郑院长搬我自己的单位。没想到最后一个单位搬走的第二年,我就调到故宫博物院了。所以啊,一个人要多做好事,没准最后好事就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单霁翔也是最了解故宫的人,甚至比曾住在这里的明清两代24位皇帝对故宫都熟悉,5个月,他走遍故宫内所有的9371间古建筑。“600年来就俩人,我和我秘书。”5个月后,单霁翔编写一份“报告”,指出了故宫种种隐患,急需要处理。他对工作有自己的哲学式的思考。“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大一枚皇帝印是乾隆皇帝85岁退位时用和田玉刻的,一个人抬不动,但存放玉印的紫檀盒子开裂了。当时的全国人大委员长调研故宫时,我们把印拿给他看,我就在旁边告诉他,故宫的地下文物库房是80年代建的,当时的技术条件没法控温控湿。委员长问,如果改造成现代化的库房需要多少钱,我说要4个亿,委员长沉默了半晌问那么库房有多大,我说保管90万件文物,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库房。”后来单霁翔打了一个报告提交给全国人大,故宫文物库房改造项目就落实了。
    他笑称,这件事也得出一个经验,领导来视察,专门把有问题的地方展示出来。“当时国务院分管副总理来调研,上午8点半进的故宫,晚上7点半走了,绝对受刺激了,因为我们给她看的都是最不好的地方。回去之后打了好几个电话,要求故宫一定要下决心在2020年前消除所有隐患,并给予充分支持。”
    文创产品“萌萌哒”,是为了吸引年轻人关注
    在单霁翔心中,这个“看门人”的角色不是把门关死,而是要把门打开,一方面大家实地参观,一方面通过种种技术,将故宫的文化带出宫门,这就是为什么故宫在不断成功研发文创产品,特别是把趣味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我最喜欢的就是故宫的手机壳,当时做出来我选了一个黑色的还到处显摆。”
    “我们鼓励中国孩子要玩中国的玩具,还做了布老虎、竹蜻蜓、故宫猫等。”2013年,故宫针对儿童推出一款APP,以增加孩子们对文物和古代文化的了解。其中《皇帝的一天》是故宫博物院近年来文化创意产品“萌系列”风格的巅峰之作。“希望能在孩子中间起到弘扬故宫文化的作用。”在单霁翔看来,只有这样“萌萌哒”的作品,才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关注,潜移默化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单霁翔心中,年轻人和孩子对故宫的关注会让他格外高兴。比如2015年故宫推出“石渠宝笈特展”展出《清明上河图》全卷,展览的一个月,每天排队长达数百米,工作人员昼夜不停维持秩序,单霁翔还现场安抚观众,非常疲劳。但让他特别感动的是,排队的人群中有70%是青年人、大学生群体,这让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未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