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新疆研究 >

两个民族的四世情缘


    今年5月,是新疆第33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库尔勒市萨依巴格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葛会团专门为61岁的市民古丽巴尔一家拍了一张“全家福”。
    照片上,维吾尔族儿子和汉族儿媳,簇拥在身着绚丽维吾尔族传统服装的古丽巴尔身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而幸福的笑容。
    “这是一个特别而又温暖的家庭。”“五一”假期,葛会团陪同记者再次探访这个家庭后深有感触地说。
    过去60多年里,维吾尔族、汉族在这个家庭里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就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个家庭和和美美
    每当大盘鸡的味道从门缝里飘出,便有许多人闻香而来。
    4对儿子、儿媳,5个孙子、孙女,还有各个民族的亲朋好友,以能吃到古丽巴尔亲手做的大盘鸡为荣。古丽巴尔在库尔勒经营了近30年大盘鸡店,远近闻名。
    大盘鸡店让这个家庭从贫困走向富裕,现在一大家14口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和和美美。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一家亲”。这是古丽巴尔因身体原因歇业之前,书写于大盘鸡店内墙壁上的一条标语。在蒙古族好友吴丽曼看来,这句话更是刻在了古丽巴尔的心里。
    “她不但常讲民族团结的话,而且常做民族团结的事。”吴丽曼告诉记者,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朋友,经常到古丽巴尔家里吃大盘鸡、手抓肉和烤包子。
    “谁家有困难,古丽巴尔阿姨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伸手相助。”28岁的邻居艾米热古丽说,古丽巴尔是一位热心人,用爱和真诚护佑了一个和谐的小家庭,营造了一个团结的大家庭。
    与古丽巴尔毗邻而居的孤寡老人吐依洪·谢热甫患有脑溢血,行动不便。她照顾这位老人五六年,直到吐依洪老人2014年5月去世。其后事也是古丽巴尔帮忙料理的;
    古丽巴尔的大盘鸡店,曾一度像一个驿站,给许多落难的各族旅客提供食宿、购买车票,将他们送上驶往家乡的列车;
    古丽巴尔四个儿子的轿车上,全都系着“绿丝带”。因热心公益,扶危济困,人们由衷地称他们为“活雷锋”。
    ……
    “古丽巴尔一家人不但懂团结、会团结,而且是真团结。”吴丽曼跟着古丽巴尔学会了四五个民族的语言,会跳七八个民族的传统舞蹈。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在古丽巴尔的家人和朋友心中早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葛会团感慨地说。
    两个民族相濡以沫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除夕夜,当鞭炮声传来时,古丽巴尔通常已经坐在三儿子家的饭桌上。
    古丽巴尔带着其他儿子、儿媳,大年三十给三儿媳邱金玲带来春节的祝福已成惯例。12年的团圆饭,让两个民族的节庆在这个大家庭中水乳交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古丽巴尔管家的法宝就是兼容并蓄。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汉族过的节日,我们大多会以聚会的形式度过。”古丽巴尔掰着手指头,对一些传统节日的饮食及习俗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古丽巴尔家客厅里地毯和挂毯色泽绚丽,温馨典雅,极具民族特色。这里是肉孜节、古尔邦节家人聚会的主要场所。
    家庭聚会的饭桌上,除了维吾尔族的美食,古丽巴尔不忘为三儿媳邱金玲准备一盘汉族传统美食饺子。
    捧出一摞子照片,摊开、翻拣,一张一张地展示。照片中的古丽巴尔精神饱满,背景是桂林山水、苏杭名胜。
    “去年邱金玲掏钱,让我到内地去旅游,她是个孝顺的儿媳妇!”古丽巴尔露出幸福的笑容。
    “如果不是有人提醒,我真的忘了我身边的亲人都是维吾尔族。”邱金玲说,这个家里兄弟、妯娌、婆媳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从未红过脸吵过架,过得是平常而又幸福的日子。
    “相濡以沫,携手同行;团结之花,越开越艳。”葛会团在笔记本上写下的这句话,正是这个大家庭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代婚姻真心相爱
    60多年前,甘肃武威人王战傲在和田玉龙喀什河畔的绿洲上邂逅了一段爱情。
    于田县一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让王战傲坐在吊火炉前取暖,吃喷香的抓饭,喝大碗的茯茶。时间积起的友谊,让他们萌发了情愫,成为夫妻。
    那时,男女青年的婚姻大多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撮合,自由恋爱的很少,跨越民族的婚姻更是罕见。
    “王战傲是我的父亲。”古丽巴尔说,父母相敬如宾几十年,堪称典范。
    1975年,巍巍昆仑山下的且末县,一场婚礼格外引人关注。21岁的维吾尔族姑娘古丽巴尔,嫁给了汉族青年潘勇奇。
    26年后,在孔雀河畔的库尔勒,古丽巴尔和潘勇奇的三儿子潘军,迎娶了来自甘肃的汉族女孩邱金玲。
    “我给他们举办了两场婚礼,一场中式婚礼,一场维吾尔族传统婚礼。两场婚礼都非常热闹,每场都有几百人前来祝贺。”时至今日,古丽巴尔提起此事还显得非常自豪。
    维吾尔族传统婚礼上的欢歌劲舞,中式婚礼上的古典唯美,将三代人跨越民族的爱情推向高潮。
    “结婚的对象是哪个民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要真心相爱。”古丽巴尔的这句话,印证了这个家庭对待婚姻的开明态度。
    三代人跨越民族的爱情,产生了无穷的影响力。
    古丽巴尔的舅母是回族。舅舅和舅母的两个孙女嫁给了汉族小伙子,孙子娶回来的是湖南的汉族“辣妹子”。
    四世情缘文化传承
    王秀英是古丽巴尔的另一个名字。
    古丽巴尔有四个儿子,从大儿子到小儿子,他们的维吾尔族名字分别是:巴特尔、哈合曼、拜合提亚、艾力亚。与此对应的汉族名字分别是:潘勇、潘龙、潘军和潘峰。
    潘军和邱金玲的女儿潘越彤,维吾尔族名字叫赛里木古丽。这个名字是古丽巴尔起的:“意思就是赛里木湖畔的花儿。”
    一个人两个名字,串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感情。
    “我们每个人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在潘军看来,从母亲到他们四兄弟再到女儿,拥有两个名字,是两个民族在一个家庭里文化认同的具体体现。
    小时候,古丽巴尔躺在父亲王战傲的臂弯里,听过《三国演义》,知道《水浒传》里有“一百单八将”;在母亲温婉的讲述中,她认识了幽默风趣、善良正义的“阿凡提”。
    现在,她把这些故事又讲给孙子、孙女听。
    两个民族的文化在这个家庭中交融、传承。在潘军和其哥哥、弟弟的维吾尔族、汉族名字中,大多能感受到父母对儿子“勇敢”“善良”的期许。
    潘龙和潘峰均有从军经历,在部队的十余次紧急救援中,舍己救人,立功受奖;潘勇和潘军古道热肠,助人为乐,佳话频传。
    “你们一定要记住党的恩情,热爱祖国。”面对后人,这句话几乎成了古丽巴尔的口头禅。
    指着茶几上各种各样的干果和水果,古丽巴尔突然有些激动:“几十年前最困难的时候,经常吃馕喝开水。现在的好日子,都是因为党的好政策!”
    她从果篮里挑出一个石榴,用小刀绕着石榴花蒂环切一圈,掀掉顶上的小盖子,便看到果壳内石榴籽儿紧紧地抱在一起。
    “在我们这个家里,两个民族四代人,就像这石榴籽儿一样,紧紧抱在一起60多年!”古丽巴尔的语气里透着自豪和骄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