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拉祜山乡的美丽蝶变


    2013年8月,被列为云南省、临沧市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后,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全面实施连片扶贫开发、整乡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和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三合一”工程,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共圆美丽家园梦。
    按照“建房修路、引水植树、特种特养、五年一万”的工作要求,南美乡对症下药三农发展,倾心尽力民族工作,统筹推进特色民居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基层党建和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均等、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
    临翔区采取做好一个规划,为整乡推进提供“牵引力”;配强一支队伍,为整乡推进提供“人力”;整合一批项目,为整乡推进提供“活力”;培育一个产业集群,为可持续发展储备“动力”;创新一套机制,提高“执行力”的“五个一”措施,推进“五项建设”,实施“扶贫开发、美丽乡村、旅游小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农村生态文化产业园”“五位一体”综合打造,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村经济获得了持续发展。
    整乡推进 人居环境改善
    “这房子是抗震楼房,有120多平方米。老房子破旧狭小,住着都担心。”今年春节前,南美拉祜族乡坡脚村户肯小组的罗新华一家搬进了有拉祜族特色的红顶黄墙两层小楼。靠贷款和自筹的方式,村里大部分人家也盖起了同样的楼房。
    他告诉记者,盖新房花了20多万元钱。钱自筹了一部分,政府给了4万元现金以及2万元的水泥,如果还不够的,则能享受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
    “老屋是一间砖木结构房,已经住了好些年了。现在住上了抗震楼房,用上了新家电和干净卫生厕所。”今年25岁的罗新华告诉记者,现在不但房子盖起来了,道路修好了,太阳能路灯也亮起来了。
    同罗新华家一样,同一时间,南美乡4个行政村1022户居民,欢天喜地离开旧居,搬进新居,在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里度过新春佳节。
    2013年8月份,南美乡被列为全省、临沧市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乡后,临沧市和临翔区派出专业规划人员深入24个自然村实地踏勘、测量,根据实际进行科学规划,遵循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使用美观、经济宜居的原则,设计了90、120、160平方米的3种不同面积、不同风格的户型供群众选择,对全乡居民房进行全面拆除重建,并配套建设了自来水、安全电、硬板路、活动场所,以及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按照优化生活环境、改善生产条件的要求,同步推进水电配套、道路绿化、村庄亮化、村容美化等工程。”南美乡党委书记梅建军介绍,全乡制定了独具拉祜族特色的美丽家园建设规划,打造“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拉祜族美丽乡村,统筹易地扶贫开发、抗震安居工程等项目资金,群策群力建设1022户“红瓦黄墙”的拉祜族特色抗震设防民居房,实现了落后村庄到美丽家园的蝶变,一次性解决拉祜族群众的安居问题。
    资源整合 基础设施改观
    户肯小组距离临沧市区50余公里远,那里居住着85户拉祜族人家。事实上,“整乡推进”项目改变的不止是户肯小组的住房条件,其他基础设施也大大地改善。“以前要到我们这里,只能骑摩托车,天晴时一身灰,下雨时一身泥的,现在好了,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许多东西都能用车拉回家。”罗新华介绍。
    “现在别说是到乡集镇,就是到临沧城,骑摩托一会就到了,还可以乘坐客运班车,走上了硬板路。”距离户肯小组不远的坡脚村坡脚小组同样有硬板路,那里的村民赵支雷几年前买了摩托车,他告诉记者:“现在基本家家一辆摩托车,小轿车也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了。”
    “目前已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12个基础设施项目、2个安居工程项目、2个素质提高项目、8个社会事业项目、4个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落地南美乡,预计完成投资达3.8亿元以上。”梅建军介绍,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以来,南美乡牢固树立“生态立乡、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按照“抓生态、抓产业、抓整乡推进”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三合一”工程,积极探索出扶贫开发新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临沧市、临翔区各级各部门按照“规划集权、项目集群、资源集合、资金集中、规模集成、实施集力、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和“优先规划、优先争取、优先上报、优先审批、优先安排、优先保证”的工作方法,积极整合部门项目资金,群策群力,合力攻坚,全力抓好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各项工作。
    南美乡在整合项目资金基础上,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西环线,连接西线村落及产业区,目前已完成32.4公里的主干道路开挖及85%的挡墙、沟区建设。完成灌溉沟渠17.2公里,农村小水窖400个,修复南华大沟4公里,新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2件。完成乡卫生院住院部及4个村卫生室建设;完成4个避险场所、文化活动室建设;新建太阳能路灯729座、卫生公厕3个、垃圾处理池10个。
    产业集聚 生产方式改变
    “如今,几乎一家一台微耕机,犁烤烟地、玉米地非常省人工。”赵支雷告诉记者,在政府每台补助1200元的基础上村里几乎家家用上了微型耕作机,之前人耕牛犁的艰辛让他至今难忘。每到农忙时节,全村人就扑在田地里,从日出到日落,大家埋头干农活,一忙就是一两个月。“现在,我家的几亩地烧上百余元的油就干完活了。”
    积极发展机械耕作的同时,南美乡按照“绿色生态、特色特品、致富增效”的要求,结合南美“高山峡谷”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制定独具南美特色的“万元山”、“万元田”、“万元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建设坚持“长短特”结合,“长”抓核桃、畜牧、林下生物药业、拉祜风情旅游业,“短”抓烤烟、油菜、茶叶传统产业,“特”抓特色经济林果种植及特色养殖,发展台湾长寿仁豌豆、滇重楼等“订单农业”,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经营无企业带动、市场对接不畅等问题,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这些核桃树已经挂果了,过四五年进入丰产期后,每棵年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赵支雷家种了10多亩核桃,他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每家人都种了上百棵核桃树,这样算下来,过不了几年,每户人家的年收入都会有几十万元。
    在南美村南楞田小组,集中展示南美拉祜族文化的古村落、让游客体验拉祜风情的南美拉祜风情园都已基本建成。依托拉祜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宗教祭祀文化、神话传说等,全乡正全力建设拉祜风情园、农耕文化主题园,保护和开发拉祜古村落,增强文化旅游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感知体验度。
    依托南美乡万亩原始森林、千亩草山、千亩古茶林等自然景观资源,独特的水文气候条件下的特种产业资源,原始、生态、独具特色风貌的人文资源,围绕“看拉祜、游草山、赏樱花、观产业、品土菜”的观光体验模式,南美正着力打造全乡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品牌,唱响一曲“特色生财,旅游致富,群众满意”的致富发展主旋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