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东北朝鲜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解决空洞化问题的路径探析(3)


    (二)劳动力外流日益严重
    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基本劳动力缺失问题。劳动力外移过度就会造成空心化问题。小康社会建设主体严重缺失,特别是人才流失非常严重。过度倚赖劳务经济,东北朝鲜族农村不仅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反可能会加剧城乡差距,造成农村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分享了大部分的红利,而付出了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的农村,却必须承担消极、负面的影响。这种不公平的情况加剧了农民的贫困,使得农村成为没有人愿意留下的地方。
    乡村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是农民。然而现阶段,文化水平较高、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常年在外谋生,他们都加入劳务输出产业当中。而人口的大量外流,恰恰是一个地区空洞化问题的开始。截至2008年,到内地谋生的朝鲜族已接近50万(其中青岛18万人、北京17万人、上海8.5万人、深圳6万等)[4]。这一数字说明,东北朝鲜族村镇的空洞化问题更为严重,1/3左右的朝鲜族人口在东部发达地区生活和工作。
    
    劳动力外移的直接后果是小康社会建设缺少基本力量,特别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从表2可以看出,朝鲜族村镇70%左右的劳动力进入劳务输出产业,特别是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甚至多数人不再从事务农[5],也不希望重新回到自己的村庄。留守的农民则以老人和儿童为主,没有出去打工的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难以承担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
    (三)留守问题十分突出
    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乡村,几乎有一半的房屋被闲置,留守人口中多以老人和孩童为主,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无法承担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而且,留守老人由于没人照料,生活经常陷入困难;而留守儿童则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教育,对将来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这样,农村发展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越穷越没人留下,越没人留下就越穷。
    在东北朝鲜族农村地区,家里如果有出国打工的外劳人员,这个家庭就会相对富裕一些;而那些家里没有人在外务工,又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则十分贫穷。农村内部贫富差距的扩大使村民之间出现阶层分化,造成一种大家都“只扫自家门前雪,不顾他人瓦上霜”的局面,每家每户关心的只是自身利益。这种情况若继续演变下去,就会造成村里的公共事业无人问津,基础设施建设陷入停滞,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越来越淡。此外,当地农民为了生计,大多将土地出租给他人耕种,造成土地零散化现象严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