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谭一洺 柴彦威 杨永春:基于“推—拉”理论的城市少数民族居民迁居动因探讨(3)


    三、研究区域与迁居情况概述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西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城市——兰州市为案例,进行研究。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地处我国版图的几何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桥梁(29)。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个县。据兰州市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公报,兰州市常住人口为361.6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41%。市区内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占总少数民族人口80%以上,并以回族居民最多。本文将兰州市中回族居民作为城市中少数民族迁居的案例,对其迁居动因进行探讨。需要说明的是,兰州市自历史时期起,回族居民主要分布在现主城区范围内,因而将研究范围界定在兰州市中心城区。
    为了进一步探究兰州市主城区少数民族居民迁居情况,作者于2012年9-10月采取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兰州市中心城区展开一系列的调研与访谈。鉴于本文研究对象为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居民,而目前兰州市主城区回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42%,若严格按照人口比例进行问卷发放,会造成回族样本过少,缺乏统计意义,因而本文大致按汉族居民占60%,回族居民占40%进行抽样与问卷调查,以便获得更为全面、深入的信息。
    问卷调查方面,笔者共发出调查问卷680份,回收问卷641份,回收率94.3%。在641位受访者中,汉族居民374人,占总人数的58.3%,回族居民232人,占36.2%。问卷中存在只回答部分问题的情况,针对此类问卷,在分析时针对有效部分进行讨论,以充分利用受访者回答内容进行研究。共528名受访者对居住地点进行回答,这528名受访者分布在中心城区的38个街道中,分布范围较广,涵盖了兰州市主城区的大部分地区,并综合考虑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非聚居地区受访者比例。
    (二)少数民族居民迁居概况
    根据调查问卷,在兰州市受访者中共有506人对是否迁居、迁居次数以及动因进行回答。汉族居民中共170人曾经有过搬家经历,占作答人数的48%,回族居民90人,占53%。而在有搬家经历的群体中,回族居民搬家次数以“1次”和“2~3次”为主,其中搬家“2~3次”的居民比例略少于汉族居民。总体上回族居民(2.17次)与汉族居民(2.19次)平均每人搬家次数相近,且居民民族属性与搬家次数ANOVA分析显示差异并不显著(见表1)。
    
    借鉴时空行为研究中的时空路径方法,对回族居民的迁居经历进行分析(见图2)。时空路径作为时间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其在三维的时空间坐标中用二维坐标表示空间,第三维坐标表示时间,将微观个体的在时空间中的运动轨迹表示为时空路径(space-time path)。即,本研究中二维平面坐标表示兰州市城市空间,第三维为回族居民的迁居时间,路径反映出1990年住房改革前后至2012年间受访回族居民的迁居经历。总体上,2000年前回族居民搬家比例相对较低,2000年-2005年,伴随着城市建设与商品房市场的开放,迎来了迁居的高峰时期,此时的回族居民以从周边地区迁入中心城区为主,并主要选择居住在回族相对聚居的西园街道及附近。2005年以后,更多的回族居民在中心城区内部迁移,安宁区、雁滩等地城市主要的迁入地点,另有少部分回族居民前往中心城市周边居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