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人物 > 近现代人物 >

世纪的巨人――孙中山: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人物


    
    世纪的巨人――孙中山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人物。
    近代中国的充满剧变和曲折的峥嵘岁月,把孙中山铸造成为20世纪的巨人。
    作为光辉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驱,孙中山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奋斗终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活动开拓了新阶段,提出了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了革命政党,发动了持续的武装斗争,领导人民推翻清帝国,创立了民主共和国,并为捍卫共和制度历尽艰辛。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到来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与时俱进地把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诠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另为彻底之革命运动”。他的晚年政治生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了北伐战争的发展。毫无疑问,孙中山不愧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同时,他的思想和实践体现了人类进步的普遍趋向,“世界大同”则是他的终极奋斗目标,因而获得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层次的国家和人民的广泛认同。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他也理所当然地属于世界。
    孙中山建树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他的未竟事业为后继者所承绪和发展。
    孙中山的故乡是濒临南海的广东省香山县。虽然岭南在明清之际以“富而通”著称,但他于1866年冬诞生于兹的翠亨却不富饶。仅有70余户的村庄的大部分农民生计艰难,他出世时的家境亦颇困苦。父亲曾在澳门充当鞋匠,后返乡租田耕作并兼任更夫。他从6岁起就参加一些劳动,“农家子”的生活使他“早知稼穑之艰难”。10岁方入村塾读书,但对机械地背诵而不求甚解的教学十分不满。周围的封建陋习令他反感,他厌恶赌博、蓄婢、纳妾和缠足等等愚昧卑劣的现象。
    然而,故乡蕴涵着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的传统却在孙中山的稚弱心灵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经驻节县城,壮烈捐躯的水师提督关天培就在磨刀洋面迎击过英国侵略军,民众的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更是广为流传。刚刚失败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显然给少年孙中山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热望洪秀全灭了清朝,并为这场波澜壮阔的史剧的悲惨结局而惋叹。深植于人民中间的反侵略、反压迫的精神传统哺育了孙中山,使他这样深情地赞扬故乡:“不在地形之便利,而在人民进取性之坚强;不在物质之进步,而在人民爱国心之勇猛。”
    生活的困苦并没有压倒这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他在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之余,沉浸在游水、捉鱼、放风筝、踢毽子、与小伙伴在山野间模拟太平军与清军作战的活动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愈益强烈地憧憬和企慕着外部新世界。他的哥哥孙眉在19世纪70年代加入了离乡背井到异域去谋生的行列,并渐次由佣工而成为拥有农场和商店的企业主。孙中山终得在12岁时随母亲前往檀香山,此行拓展了他的眼界:“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在檀岛的五年多时间里,他开始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夏威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给予孙中山以激励,“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孙中山于1883年返回祖国,但在故乡居留短暂,与好友陆皓东破除封建迷信的行动颇遭非议,改良乡政的尝试难以奏效。他不久被迫前往香港,先后就读于拔萃书室和域多利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