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特一偈得道度眾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0:11:40 中台世界 佚名 参加讨论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講經說法時,有一年長比丘,名叫「般特」,因稟性愚鈍,所以慈悲的佛陀請門下五百位已證得羅漢果位的弟子輪流教導他,但是三年下來,他連一首偈子也記不起來。漸漸地,般特比丘愚笨的消息傳遍了全國,被大家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 佛陀知道後,心生慈憫,對般特比丘說:「今日我親自教導你一首偈子,你當牢記心底,時時專心誦持,作為你用功的法門。這首偈子就是『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般特比丘聽了之後心領神會,立刻歡喜地誦持這三年來他唯一能記住的偈子。世尊又諄諄告誡他:「你年紀這麼大了,才記得這首一般人早已耳熟能詳的偈子,實在不足為奇,所以你一定要瞭解它的含意,才能用得上功。」於是佛陀為般特比丘開示偈子的意義,說明身口意最常造作的過失,並且叮嚀他要時時保持覺性,觀照心念的生滅。眾生於三界內流轉生死,不管是升天享福、或深陷地獄、或悟道解脫,皆是由這念因心所生。只要能清淨身、口、意三業,自然能證得涅槃解脫。 接著,佛陀又說了無量妙法,般特比丘聽了之後,心開意解,當下證得羅漢聖位。 當時城中有一間精舍,住著五百位比丘尼,佛陀為了教化她們,每日都安排一位弟子前去講經說法。一天,比丘尼們聽說隔日要來為她們說法的人竟是般特比丘,都覺得非常好笑,於是想出一個辦法要來捉弄他,就是故意將他唯一會唸的偈子倒著唸,讓他感到慚愧而不敢說法。 隔天,般特比丘到來精舍,五百位比丘尼雖然仍像以前一樣出來迎接,但在頂禮問訊時卻相視竊笑,等著看般特比丘出糗的窘相。應供完畢,般特比丘一上法座,便慚愧地說:「自己資質愚鈍,薄德才劣,所學不多,只能粗解一首偈子的含意,今天就為大眾講解這首偈子……」這時,有些年輕比丘尼正想開口捉弄他,卻怎麼也發不出聲音,才驚恐地發現自己可能冒犯了聖者,於是立刻慚愧懺悔、禮拜悔過。 般特比丘依照佛陀所說的道理,一一向她們開解,五百比丘尼攝心聆聽般特比丘的開示後,滿心歡喜,當下即證得羅漢果位。 一日,波斯匿王請佛陀及眾僧至王宮應供,佛陀見調伏大眾慢心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特別將缽交給般特比丘,讓他緊隨自己的身後而行。然而,到了皇宮門口,守衛一看到般特比丘,立刻箭步上前攔阻說:「身為一位法師,你連一首偈子也說不出來,你還好意思進去接受國王的供養嗎?我這個俗人,都能隨口說出幾首偈子,而你是法師,竟然這麼沒有智慧,供養你也不會有什麼功德!」於是把般特比丘獨自留在門外。 佛陀入殿升座淨手後,般特比丘突然想到佛陀的缽還在自己手上,心念一動,手臂一伸,便以神通力將缽送至佛陀的面前。在場所有人只見虛空突然現出一隻手,而不見任何身影,驚訝萬分地問佛陀:「這是何人的手臂?」佛陀說:「是般特比丘的手臂。他最近已成道證果,因今日入宮,被守衛擋在門外,所以才以神通為我送缽來。」 波斯匿王問佛:「聽說般特比丘一向資質愚鈍,是什麼因緣使他才聽聞一首偈子,就能得道?」佛陀開示與會四眾弟子:「成道的因緣,不在所學的教理多寡,而是在受用行持上。般特比丘雖然只懂得一首偈子,但是他一心虔敬受持,自然能夠心領神會,當下身口意三業清淨如雨後天霽。反觀世人學佛,雖強記多聞,卻不能時時觀照思惟,在行住坐臥中精進落實,只不過將佛法當成世間知識學習,所以無法受用。」於是佛陀為大眾說了一首偈語: 「雖誦千章,句義不正,不如一要,聞可滅惡。 雖誦千言,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行可度。 雖多誦經,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佛陀說完偈語後,在場的三百位比丘心開意解,當下證得阿羅漢果,而國王、大臣、夫人、太子們,莫不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二》 省思 擁有正確的知見觀念,才是開啟智慧和幸福之鑰。經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修行不在所學的教理多寡,而是要能思惟其義,覺照自心,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如此智慧日增,煩惱日減,心念逐漸清淨,就能「轉識成智」。亦如般特比丘但解一偈,依然能得道度人,不但自受用,亦能利益廣大眾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四比丘論苦因
- 下一篇:五百婆羅門女淨心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