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布施功德因緣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1:11:04 中台世界 佚名 参加讨论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止住時,曾為大眾開示:「善信檀越發心布施時,有四件事能具備布施的功德。哪四件事呢?一、選擇適當的因緣,不在不適合的情況下布施。二、以至誠心親自供養布施,不假他人。三、所施之物是潔淨的。四、布施的心是清淨的,不故意給予粗俗鄙劣之物。如此端正自心行善布施,就能獲得殊勝的布施功德。 布施時,若能觀照這四件事,就能獲得不可思議的福報,以至誠心布施的功德,所得之福無量無邊,就像海水不可計量,即便虛空也不能容受;乃至於從布施的因緣中斷除煩惱,得解脫自在。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在行善布施時,應具備這四件事。」大眾聽了佛陀的開示後,皆法喜充滿,信受奉行。 一日,阿那邠邸長者來拜見世尊,頂禮佛足後,坐在一旁。世尊問他:「長者!你還是常常布施行善嗎?」長者稟白:「雖然目前並不富裕,但一如往昔常行布施,只是所布施的飲食較粗陋,沒有辦法很豐盛。」 世尊說:「長者!布施之時,不論所施之物是好、是醜,是多、是少,如果沒有誠心,也不發願回向,甚至對行善的功德沒有信心,如此布施所得果報,未來所生之處也得不到好食;即使生活舒適也無心享受;有好衣裳也不喜歡穿著;擁有良田、產業也不善經營;覺得所受用的五欲甚為乏味;縱使有奴僕、隨從也不會順服聽話。為什麼呢?正是因為布施時沒有用心,因此善果並不圓滿。所以,在布施時,不論所施之物是好、是醜,是多、是少,如果能夠一心至誠,沒有任何分別計較,如此,不但能遠離不好的果報,將來所生之處,飲食自有、財富具足、種種享用稱心如意,奴僕、隨從都非常順從受教。這正是因為發歡喜心、至誠布施的緣故。」 世尊進一步舉例:「很久以前,有一梵志名為『毘羅摩』,非常富有,家中真珠、琥珀、硨磲、瑪瑙、水晶、琉璃等財寶盈滿,為人樂善好施。他會用八萬四千個銀缽盛滿碎金布施,或用八萬四千個金缽盛滿碎銀布施;有時施與八萬四千個金銀澡罐,有時布施八萬四千頭牛,且以金銀包覆牛角;有時布施八萬四千玉女,或者布施八萬四千臥具,都是文繡華美的上好毛毯;有時布施八萬四千衣裳,或布施八萬四千龍象,亦以金銀裝飾其身;有時布施八萬四千匹馬及金銀製的馬鞍、勒繩等配備;有時布施八萬四千輛車,甚至布施八萬四千房舍;或是在四處城門行布施,若人需要食物就給食物,需衣則予衣,無論衣被、飲食、床、臥具、醫藥,一切悉皆行施捨。 「長者!毘羅摩雖行大布施,卻不如造一房舍布施道場、四方僧眾,若修此福不可計量;再者,毘羅摩的大布施,及供養道場房舍的功德,又不如受持三皈依的功德,因為皈依佛、法、聖眾的福德不可計量;然而,毘羅摩的大布施、供養道場房舍及受持三皈依,又不如受持五戒的福報廣大;但是,毘羅摩的大布施、供養道場房舍、受持三皈乃至五戒的福報,又不如生起慈愍眾生之心,慈愍眾生的福德益發廣大無邊。 「長者!即使像毘羅摩行大布施、供養道場房舍、受持三皈、五戒乃至彈指之間慈愍眾生之無量福德,又不如不起貪著世間愛樂的心福德廣大。毘羅摩所做的布施功德,我盡能證明;乃至供養道場房舍、受持三皈、五戒、彈指之間慈愍眾生、不貪著世間種種愛樂等,如是福德我悉知悉見。」 「當時做種種大布施、大供養的毘羅摩正是我的過去生。從過去久遠以來,所做種種功德,皆因深信因果,信心堅固不動搖,於布施時不執著財物、功德。所以,長者!若行布施時,不論所布施的物品是多、是少,是好、是醜,只要以恭敬、至誠、歡喜的心來布施,不起貪愛執著,親自布施不假他人,發願將布施功德平等回向,以後必當受福。長者如此學習、實踐,一定能獲無窮的福報與功德。」阿那邠邸長者聽聞佛所教化,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十九.等趣四諦品第二十七》 省思 「布施」的功德不在於所施之物的價值,而在於發心是否恭敬、真誠、清淨、歡喜。從世尊循序漸進的功德計量中了解,修布施度亦須具足般若波羅蜜:由布施財物、僧舍,進而受持三皈五戒,乃至於修一切善無有執著,了達三輪體空之理,由人天福報,進一步成就不生不滅的真功德。 如《佛說四十二章經》施飯轉勝所說:「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這念清淨心為諸佛之本,將有漏福田轉為無漏功德法身,如此發長遠心、發精進心修善積福,必能斷除一切煩惱羈絆,得大解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