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魏潇箫 来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四个着力点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命题的提出,不仅揭示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使命,更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所造就的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思想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立场,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自觉地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言,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认知意义,并提供了一系列方法论指导。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分析工具,为中华民族正确历史进程与历史方位提供了指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生产机制”,直接引导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主题与发展方向。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挥“铸魂立心”功能,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具体而言,要求我们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学懂弄通、学深悟透,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基本精神,以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不断强化政治敏感、拓展思维视野、提升思想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也才能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从而能够始终把握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 文化根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传承和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文明,因此需要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夯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之根。
    中华文明是最古老也是人类唯一绵延至今而从未中断的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与魂,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赓续发展传统文明、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它汲取了中华文明的价值精髓,同时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创新了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文明血脉。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优秀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发展现实文化。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文明建设中,以时代精神焕发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为了培育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还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体来说,需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特点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与时俱进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和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使之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在不断地吸收和接纳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养分中完善和丰富自身。随着文化交流互鉴的不断深化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转化与发展、继承与超越。
    根本原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文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理念,它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观点在新时代实现了新的深化和拓展,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将人民的利益视为各项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始终与人民群众深度结合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3月15日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论断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同时,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时代党的全部执政工作,从根本上说都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而进行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根本原则。文化建设也同样如此,唯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大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服务人民的原则,从多方面让文化建设的成果为全体人民群众共享,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一方面,要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精神追求为导向,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人民心声、人民诉求;另一方面,要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价值导向,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发挥出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作用,提高全体人民的精神素质,促进人民群众本质力量的提升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最深厚的源泉,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键是激发出全民族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保持高度的认同并积极参与其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成效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价。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能否实现好、维护好、满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就成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功与否的关键。一句话,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始终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情怀,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贯彻其中,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组织保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现代政党。中华文明深厚的道德理想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的救世情怀,共同锻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信念,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延续几千年文化根脉、与我们的人民与我们的传统血肉相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始终高度重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革命养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推进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和保护,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尊重历史,自觉承担延续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实践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弘扬者和创新者。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人民群众已经取得了文化建设的成功,未来也必将继续带领人民取得文化建设更大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交锋与交融中,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负的重大文化使命。
    总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华文明注入新的活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2020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局的民族调查研究工作”(编号:2020YYXS0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