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20世纪中国学者的天文学史研究(6)

对明末以后耶稣会士传入的西方天文学知识的研究,也有进展。严敦杰关于伽利略的 天文学说(1964);席泽宗、严敦杰等关于哥白尼日心地动说(1973);薄树人关于《崇祯 历书》(1980)、《历象考成》(1981);《历象考成后编》中的开普勒方程(1984);郭永 芳关于牛顿学说(1983);伊世同等关于《仪象考成后编》星表中的增星(1984);江晓原 关于开普勒的天体引力思想(1987);水晶球体系(1987)、托勒密和第谷的天文学说(198 9、1991);林文照关于望远镜(1989);胡铁珠关于《历学会通》中的宇宙模式(1992); 石云里关于《寰有诠》和月面图(1994、1991);鲁大龙关于《历象考成后编》与牛顿的 月亮运动理论之间关系的发现(1997)等,都是相当深入的研究成果。
    陈展云《中国近代天文事迹》(1985,油印本)、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4册,都对 中国近现代天文学史作了重要的论述,他们是诸多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人,其论述尤其 珍贵。此外,阎林山关于余山天文台(1984);朱楞关于徐家汇天文台(1986);吴美霞关 于中国天文学会(1989);丁蔚关于余青松(1996)的研究,等等,也都在推进这方面的工 作。
    【参考文献】
    [1]姜丽蓉。中国科学技术史·论著索引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