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锡红 孔丽霞:主动作为,推进宁夏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48 中国民族报 束锡红 孔丽霞 参加讨论
一般而言,移民的交往意愿越强,越能适应当地社会环境。少数移民的交往意愿较弱,交往能力不强,阻碍了他们尽快适应并融入当地社会。社会支持是移民通过亲缘、业缘、地缘关系构建起社会关系网络并从中获得精神或物质上的支持。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帮助移民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但搬迁后,移民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出现一定程度的瓦解或功能弱化,在短时间内无法重新构建起来,移民获得的社会支持往往来自家庭成员,社会支持不够充分。 宁夏土地质量差异明显,相对于北部平原地区,中部风沙干旱带土地沙化严重,南部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获得的土地的质量对生态移民社会适应的影响要比获得的土地的面积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宁夏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北部平原水资源充沛,中南部地区是全国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水资源是否充足成为影响移民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移民搬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无序增长导致对区域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宁夏南部地区干旱少雨、风沙肆虐、灾害频发,同时土地贫瘠、生态脆弱、产业收益低下,加之人口增长失控、人口密度较大,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极为恶劣。生态环境的好坏对移民的健康状况及社会适应产生较大影响。 三、主动作为,推进生态移民的融入与发展 (一)优化移民务工环境 注重移民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移民树立市场意识,发挥移民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移民到沿黄经济区、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务工就业,实现移民收入来源由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变。抓好移民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整合就业、扶贫、教育、科技、农牧、林业等各领域的培训资源,搭建培训平台,融合职业院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实训和技术人员现场传授等多种方式,注重培训内容与移民及用工单位的实际需求相衔接,组织移民进行分层、分期、分班培训。保证移民安置区每一个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都有人外出务工,增加移民的工资性收入,使劳务收入成为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完善移民社会保障 生态移民搬迁后,除保证移民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等社会保障政策外,要紧紧围绕移民对象的户籍核查、搬迁方式、安置模式以及移民培训、务工就业、子女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的接续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迁入地与迁出地、市与县(区)的移民安置对接工作,主动征求移民意见和建议,完善搬迁安置方案。 (三)重构移民社会关系网络 根据回族移民的人口规模以及迁出区域的不同,要合理规划清真寺建设,重新构建起回族移民的内部联系,使其逐渐获得来自群众内部的支持。同时,要激发回族移民与汉族移民及原住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建立起平等交往的人际网络,实现成员之间的资源互享互换、信息交流和互助,逐渐形成新的社会支持网络,缓解移民搬迁后的失落感和无助感。 (四)实施迁入区资源合理配置 充分挖潜利用现有国有、集体、企业及个人经营的各类耕地和中北部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并在引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土地资源紧张问题。在北部引黄灌区,主要通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在中南部地区,主要通过对已建成的固海扬水、固海扩灌、盐环定扬水、红寺堡扬水灌区和库井灌区的节水改造,新建一批水源延伸工程、水库、集雨场和田间水柜等节水设施,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集雨补灌农业,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五)保护生态环境 在土地沙化及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地区,通过建设农田防护林、庭院经济林、草场改良与恢复、围栏封育、人工补播封育、固沙造林等措施,使农田和林地免遭风蚀、水蚀,减少水土流失,防治土地退化,为移民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此外,要合理规划移民安置区的人口密度,寻找移民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平衡,保持适度人口,避免因移民人口的不断增加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断减弱而造成人地关系紧张。同时,要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移民环保意识,促使移民自觉保护生存空间。 【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宁夏回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精准扶贫综合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7MYB0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