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儒雅的“中国”文人:记荷兰汉学家高罗佩(2)
http://www.newdu.com 2025/01/20 10:01:40 国学网 陈友冰 参加讨论
高罗佩的汉学成就更表现在历史小说《狄公案》创作上。在重庆但外交官时,高罗佩读到一本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颇为赞赏。当时欧美等国兴起所谓“福尔摩斯热”,他也惊奇地发现中国读者也喜欢读这类西方侦探小说。他认为这些小说水平很低,翻译成中文后水平就更低。高罗佩对中国人没有看到自己历史上有出色得多的侦探小说而遗憾。这也激发了高罗佩要在东方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挖掘出中国人自己大侦探的创作冲动。他索性把《四大奇案》翻译成英文,沿用主人公狄仁杰,又用英文写了《铜钟案》。1949年,他准备用英文作为稿本,再写成中文和日文出版,但中国出版界根本不关注狄仁杰,日本出版商认为此书把几个和尚写成坏人,有侮辱日本佛教界之嫌,因此此书最后只能以英文出版。出版后大获成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高罗佩又续写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等,合成一组,此为初期的《狄公案》。高罗佩本准备就此歇笔,此后也好几次宣布封笔,但是广大读书界欢迎,出版社不断敦促,只能再接再厉。1952年,高罗佩奉调到荷兰驻印度大使馆担任参事,他以《狄仁杰奇案》为书名,用中文把《中国迷宫命案》改写成章回体小说,于1953年由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这本小说共有52回。西方人写中文章回体小说,高罗佩是绝无仅有的。狄仁杰是唐朝武则天时代的一位宰相,《旧唐书》中说他在担任大理寺丞时,一年判了1.7万个积压的案子,没有一起上诉。高罗佩就是依据这句话,再加上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中的素材,演绎出了一部传奇小说。从1954年至1967年,他又用英文撰写了《中国潮中案》、《漆屏风》等十几个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组成了130万字的宏篇巨制---《狄公案》。《狄公案》的英文名字是《JudgeDee》,可直译为《狄法官》,出版后立即征服了西方读者,发行100多万册,并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在欧洲风行一时。“JudgeDee”(狄公)从此成为欧洲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成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的福尔摩斯”!现在狄公小说在西方流行已久,被译成十多种文字,甚至包括瑞典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等小语种,并有好几次拍成电影。高罗佩的多才多艺在出版《狄公案》时得到全面体现。为了完善书的内容和形式,全部《狄公案》以及其他关于中国古代文化著作的插图,都是由他亲自精心设计,亲手绘制而成的。他对中国古代木刻插图艺术也模仿得惟妙惟肖,简直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经他亲手绘制的插图,如果不认真辨别,你一定会认为是出自中国古代画家之手笔。为了消除人们的误解,他在每幅插图上都署上“H·R·H”的签名。这3个字母是“荷兰·罗伯特·汉斯”的缩写。他在精心绘制的一幅中国画上用汉字题款:“荷兰国笑忘高罗佩识于芝台之中和琴室。” 高罗佩还是中国性文化研究的发轫者。1950年,高罗佩的小说《迷宫案》准备出日文版时,出版商要求以裸女画为封面。高罗佩认为这种做法绝非中国传统,于是拒绝了。但随后高罗佩意外地发现,性问题在中国有很深的传统,便开始研究中国春宫,经过长期努力辑成《秘戏图考:中国彩印春宫版画》一书,此为中国性学研究的现代开山之作。1961年,高罗佩又出版《中国古代房内考》,是全世界系统整理中国房中术书籍的第一人。一位美国女学者这样评论道:“无论自取材或立意言之,都是无价之宝。”在性学研究中,高罗佩也同样体现出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认同,从反面说就是强烈的亲华色彩。在研究中国古代房中术时,他认为在中国春宫画及房中术中,“看不见西洋人种种暴虐诡异的反自然病态”,因此中华民族身心健康,两性生活自然而正常,“中国民族与文化持续不衰,最大原因是他们2000多年以来不断地研究男女均衡的艺术”。至于中国春宫画,“证明以为中国古代画家拙于描画人体,完全是西方偏见”。 高罗佩的著述,有人做过统计,涉及语言、宗教、民俗、美术、文学、音乐等众多门类,以多种文字出版的专著有:《琴道》、《秘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长臂猿考》《大唐狄公案》、《断狱大观》等。其生平传记有严晓星编的《高罗佩事辑》,海豚出版社2011年1月版。其中汇集了目前所见的涉及高罗佩的第一手中文资料,有高罗佩生前好友写的回忆文章,有报刊对他家人的采访报道,还有一些高罗佩写的书法、诗词作品。陈之迈所写的长文《荷兰高罗佩》,1968年11、12月,1969年1月连载于台北《传记文学》总第78、79、80期,对高佩罗一生记载最为详尽。陈之迈亦是外交官,又是高罗佩的友人,他的这份记录堪称全面而权威。40年来,几乎所有介绍高罗佩的文字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取材,甚至改写倒卖。 2010年是高罗佩百年诞辰,两岸清华大学在北京清华大学联合主办“高罗佩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从事高罗佩研究及著作翻译的数位学者参加会议,他们分别就高罗佩的主要代表作《长臂猿考》、《悉昙学》、《中国古代房内考》、《秘戏图考》、《书画鉴赏汇编》、《琴道》等,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专题性发言与讨论。此次会议主要发起人,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暨历史研究所教授陈玨介绍说:高罗佩的著述,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即“收藏中国”。殖民时代的殖民者,一方面掠夺东方的“落后”民族,另一方面又要将其生活方式现代化,于是就发生了一件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即埃及文化、中国文化等这些几千年古老物质文化的“样本”如何保存?高罗佩这些书是一个非常好的“纸上博物馆”,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西方人如何研究中国消失中的物质文化。(《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1日)
|
- 上一篇:钱大昕的史学批评
- 下一篇:毛泽东与中国史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