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历史人物·序》,《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4卷。 ②《我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1921年5月30日,《学艺》杂志3卷1期。 ③《史学论集·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 ④⑤《史学论集·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 ⑥《金文丛考》题词,文求堂1932年版。 ⑦郭沫若是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划入资本主义范畴的。这和毛泽东后来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相一致。--笔者 ⑧《十批判书·后记》,《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 ⑨《历史人物·序》,《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4卷。 ⑩《武训画传》,1951年1月万叶书店版。 (1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毛泽东选集》第5卷。 (12)《郭沫若给胡曾伟的信》,转引自王锦厚《郭沫若学术论辩》,成都出版社1990年版。 (13)《奴隶制时代》,《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 (14)《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 (15)《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 (16)《甲骨文字研究·重印弁言》,1952年修订版。 (17)《少年时代》,《沫若文集》第7卷。 (18)(19)《青铜时代·驳〈说儒〉》,《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 (20)《史学论集·关于目前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 (21)《十批判书·后记》,《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 (22)《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 (23)《屈原研究》,《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4卷。 (24)《替曹操翻案》,《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 (25)《武则天·我怎样写〈武则天〉》,《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8卷。 (26)《历史人物·王安石》,《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4卷。 (27)《历史人物·论曹植》,《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4卷。 (28)《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后记》,《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 (29)《青年时代》,《沫若文集》第7卷。 (30)《十批判书·后记》,《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 (31)(32)《十批判书·后记》,《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 (33)《奴隶制时代》,《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 (34)《甲骨文字研究·释祖妣》。 (35)(36)《甲骨文字研究》。 (37)(38)《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 (39)《青铜时代·驳〈说儒〉》,《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 (40)《奴隶制时代》,《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 (41)《青铜时代·宋钘、尹文遗著考》,《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 (42)《十批判书》,《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 (43)《青铜时代·驳〈说儒〉》,《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 (44)《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 (45)《史学论集·说儋耳》,《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 (46)《历史人物·屈原研究》,《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4卷。 (47)《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 (48)《奴隶制时代》,《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 (49)《史学论集·替曹操翻案》,《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 (50)《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 (51)《历史人物·论曹植》,《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4卷。 (52)参见李红岩《历史是艺术--评张荫麟的一个历史观》,《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总第7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