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调史学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作用,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目的论 历史研究应为谁服务,其社会功能如何体现,这是有史以来就为史学家所关注的问题。封建史学家多从“资治”、“明鉴”角度说明史学的目的,认为史学是“官学”。到了近代,资产阶级史学家让史学从为统治者服务到为“吾人”资鉴。李大钊则另辟蹊径。认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前提。“故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注:《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4页。)并由此展开分析, 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目的论的框架。 第一,史学能陶炼吾人于科学的态度和认知能力。李大钊认为,史学的要义有三:一是要考察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二是要考证个别的历史事实,三是发现因果,寻求规律。而要完成这三个要义,就要以求真的态度“尊疑”、“重据”,就要不断对所需史料进行选择、怀疑、考证、确认,然后分析其相互联系,从而寻找出规律性的结论。这种循环往复、不断探求的研究,一是“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注:《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 762页。);二是“可以得到一种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可以加增认知事实和判断事实的力量”(注:《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44页。)。 第二,史学能帮助人们树立乐天努进的人生观,能激发人们感奋兴起的情绪。李大钊认为,虽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经过挫折,甚至有过倒退,但在挫折和倒退之后必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我们研究历史和学习历史,首先就要从这历史的进步中确立一个进步的世界观,“这是现代史学给我们的乐天努进的人生观”(注:《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64页。)。 史学对人生的影响表现在感情方面:“如读史读到古人当危急存亡之秋,能够激昂慷慨,不论他自己是文人武人,慨然出来,拯民救国,我们的感情都被他激发、鼓动了,不由的感奋兴起,把这种扶持国家民族的免于危亡的大任放在自己的肩头。”(注:《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44页。) 由此可见,李大钊所构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目的论把史学从“官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民学”,由为统治阶级资治、鉴戒到为广大群众启智、铸魂,这不仅拓展了对中国传统史学目的论的认识,也为当今史学研究从为政治斗争服务转向为树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理论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