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明清史大家谢国桢

谢国桢生长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从祖母诵学《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稍长从家庭塾师学习。1919年春,18岁的谢国桢与胞弟从家乡来到北京,就读于北京汇文学校大学预科。连续三年报考北京大学文科,未中。后承吴北江(桐城派大家吴汝纶之子)教督,学习古文诗词,并兼做家庭教师,半教半读。1925年夏,谢国桢以头名考取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在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诸先生教诲、指导下从事史学研究,对明清史和目录学用力尤多。同学有刘盼遂、吴其昌、刘节、王力、徐中舒等。清华园的学习,对其一生教学与科研影响极大。其间他在《清华学报》上发表了《明季奴变考》一文。
    1926年谢国桢于清华国学研究院结业,列名第一。之后随梁启超先生到天津,于其家教授梁氏子女读书。次年,经梁启超介绍,到天津南开中学任中文教师。梁启超逝世后,谢国桢到北京图书馆担任编纂兼金石部收掌之事,先后与赵万里、刘国钧、王重民、向达、谭其骧等同馆共事,长达十余年。前在梁启超家中之时,他曾在梁指导下研究明末清初的学术思想和搜集明清之际的资料,饱览了“饮冰室”藏书,并经梁启超介绍,披阅了朱希祖、伦明、傅增湘等名家藏书。到北京图书馆后,不仅大量阅读馆藏及故宫博物院、东方文化会等处藏书,还南下江浙,北上大连、沈阳,甚至东渡日本访求书籍,“凡历公私藏书之所约十余处,费时阅四年”,上海函芬楼及一些私人藏书处,都留下了他的寻书足迹。在此基础上,终于1931年完成了80万字的《晚明史籍考》20卷,1933年由北京图书馆铅印出版。
    1932年,谢国桢经胡适、傅斯年介绍,到南京担任中央大学专任教师。还在北京北海琼岛之滨时,谢国桢已着手收集明季党争和社盟的材料,在南京期间,教课之余著成了《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一书,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问世。1933年中央大学介绍谢国桢到河南大学任教,谢虽未去,但答应协助河南大学方面编纂《河南通志》,因之返回北京图书馆供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谢国桢来到长沙,于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供职。1938年春,应中华文化基金会之邀,回北平典守北平图书馆的金石图书。此前谢氏还曾为中日庚款基金委员会所办的东方图书馆编写了《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后因受周作人延聘到北京大学史学系任教之故,北平图书馆方面令其辞去了馆职。无奈之际经傅增湘介绍到川邦私营大中银行(上海)司笔札,同时协助傅增湘编纂《绥远通志》。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此时谢国桢正在北平临时大学任教。1946年春,其父在河南安阳病危,经周扬介绍通过解放区回安阳省亲。途经邯郸,遇旧识范文澜,又结识杨秀峰,二人委托谢到上海时为华北大学购买图书。处理完父亲丧事之后,谢赴上海为华北大学购书,经周公馆运到解放区。谢在上海仍往大中银行供职,并为开明书店编写稿子,校辑《鲒埼亭集校注》,因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战役展开,又为开明书店编著《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一书,1947年成书,次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印行单行本。1948年秋,谢国桢由钱穆介绍到昆明云南大学和王华书馆讲学。1949年2月北京解放后,他由昆明回上海,又潜渡长江回到北京,遵范文澜之意见到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未及结业,1949年10月被推荐到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谢国桢更加勤奋教书、著述。初在南开大学教授明清史、目录学、历史文选等课程,郑天挺来到南开大学后,两人共同讲授明清史。1957年底,谢国桢调到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一直到去世为止。1957年谢的旧著《顾亭林学谱》再版,并出版了《南明史略》和《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1960年又出版了专门介绍明清笔记史料的《明清笔记谈丛》。
    “文化大革命”期间,谢国桢受到残酷迫害,1966年7月被隔离停职反省,后被送到五七干校。但他仍未放弃明清史研究,在艰难的条件下编成了《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初稿,并从汉代石刻画像中受到启发完成了《两汉社会生活概述》初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谢国桢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资料整理和明清史研究工作,他将书斋命名为“瓜蒂庵”,表示要“拾得瓜蒂报君情”。在垂暮之年,他不辞辛劳带领助手和学生两下江南访书,写成30万字的《江浙访书记》。1980年他编辑的《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1982年他的《明未清初的学风》经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书中集中体现了谢国桢一生研究明清史的重要成果,涉及了明清的学术思想文化史、农民战争、资本主义萌芽等问题,还阐明了自己“平生研究学问的旨趣所在”,为明清史研究作出了新的,也是最后的贡献。
    谢国桢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致力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其一生对明清史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政治方向,论著有《明季奴变考》、《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等专著及论文多篇;其二在学术文化方面,论著有《顾亭林学谱》、《黄梨洲学谱》、《孙夏峰、李二曲学谱》、《清初东北流人考》等十余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