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2)

二、饶宗颐研究史学正统论的方法及依据
    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一书,虽是用惜墨如金的考证形式对正统论进行的缕述,但仍时时表露出所应用的高超之研究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
    第一,正本清源,考镜源流。饶氏非常重视观察和揭示历史上正统思想及学说的承转启合。正统观念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问题,又与历法、音乐、医学、阴阳五行等紧密相联,相当深奥难懂。为了弄清这一错综复杂的学术问题,他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指针,注重正统观念及其学术思想的传承和转捩,缕清其正统观的概念内涵、学说渊源及学术流派。
    饶氏十分重视追溯有关正统概念及学说的起源。如对于“载记”名称之起源,他根据刘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始修于公元424年)称班氏“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的记载,考证出“载记之名,始于范书”。稍晚的裴松之《三国志注》(始修于公元429)中引有记载汉献帝事迹的《山阳公载记》一书,并成为唐修“载记”的起源,“《晋书》以十六国主列于载记,例即本此”(第30页)。再如,饶氏考证宋人的编年历运图中,当以龚颖的《雍熙运历图》三卷为“最早”(第37页)。他还通过追溯正统学说的渊源以改正前人在此问题上的错误判断,如南宋王义山《稼村类稿》中《宋史提纲序》,称朱熹《通鉴纲目》的“大本领在帝蜀一节”,饶氏指出“不知晦翁(朱熹号)之说,全出于习凿齿”(第67页)。饶宗颐在介绍古人的正统观时,上下勾连,旁征博引,表现出广博的学识和明显的溯源倾向。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九黄初二年下有一段正闰之论:“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若以有道德者为正耶?则蕞尔之国必有令主,三代之季,岂无僻王?是以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然天下离析之际,不可无岁时月日以识事之先后……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饶氏用一贯的溯源方法,予以阐释,指出文中所说的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的观点,“乃刘歆《世经》之说”;使九州合为一统的观点,则出于《汉书·王吉传》的上疏中:“《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揭示司马光这段话的要旨,据事纪时,放弃正闰,不论道德及自上相授,“实有取于欧公‘推迹不没其实’之说”。至于文中以五德定正闰的观念,向来不知其意所指,“以今考之,自指王勃、崔昌辈之论,下至王起、宋庠之说,甚晓然也”(第43页)。这就把司马光言论中概念和观点的来源追溯得十分清晰。
    饶氏善于抓住正统论发展过程中的关节点加以揭示。如对史学正统转变为道统的转折点予以提示,指出宋儒喜为道统之说,李元纲著《圣门事业图》,第一图即云“传道正统”,“拈出‘正’字”并“标揭道统之义”,“自是以后,明统之学,由史统而转为道统”(第59页)。饶氏对正统学说还从学派的角度加以把握,以理清其学术脉络。在考察儒家明统之学时他指出:“统纪之学,盛行于浙,故金华学派以明统为己任。”明代胡翰在《白云亭记》中对统纪之学的发展源流作过一段描述:“儒者之学,尊本明统。宋南渡以来,朱子尝以传之黄文肃公(干),文肃传之何文定公(基),文定之后,王鲁斋(柏)继之,金仁山(履祥)又继之,至(许)先生盖五传矣”,饶氏很赞赏这种考镜源流式的叙述,加以申论道:“许氏即许谦也。谦邃于史学,著有《治忽几微》一书,仿史家年经国纬之法,起太皞氏,迄宋元祐元年九月。总其岁年,原其兴亡,著其善恶。胡翰受之许谦,翰又传之方孝孺,遂有明初释统之学”(第55页)。
    博学多识的饶宗颐在考察正统观时,既重视正统论基本源流的叙述,也重视正统观的旁转和反转。所谓旁转,即横向考察以儒学为主的史学正统观对佛学正统观的影响。秉持对佛学研究的深厚功底,他专撰“释氏史书之正统论争”一节,对隋代成都僧人费长房《历代三宝记》等书中的正统观念作了介绍和评价(第73-74页)。不仅如此,饶氏还更进一步旁转至异域,对正统之学影响至朝鲜也进行考察,指出:“宋人统纪之学影响且及邻邦。高丽李益斋即其一例。李穑撰《益斋墓铭》云:初公读史,笔削大义必法《春秋》,至《则天纪》曰:‘那将周余分续我唐日月;后得《朱子纲目》,自验其识之正。’”并用《益斋乱稿》卷九的一则策问,论证李益斋的正统观念(第56页)。所谓反转,即在介绍正统观念的同时,也从反面介绍反对正统观的学者的观点。当道统论影响明清的正统论时,“惟袁枚颇非道统,其言曰:‘夫道无统也,若大路然。……后儒沾沾于道外增一统字……交付若有形,收藏若有物,道甚公而忽私之,道甚广而忽狭之,陋矣!’梁廷楠以为天下有正统而无道统。平情而论,宋儒道统之说只限于极少数人之传授,有时不免标榜,未见为大公之论”(第79页)。
    第二,归纳分类,去纷就简。古代史学中的正统论众说纷纭,错综复杂,研之如治丝,顺而理之则治,紊而纷之则乱。饶宗颐之治正统论正如治丝,绎端绪,去纷归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