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昌友在《中州学刊》2004年第4期刊发论文:《略论史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谈到:价值中立论是马克思·韦伯为了解决社会学在价值问题上所面对的难题提出的。这一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适性并在西方产生较大的影响。近来,对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史学理论研究不断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今天,引入价值中立论对于构建历史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张仲民在《东岳论丛》2004年第4期发表文章:《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历史学述评》认为:近30年来后现代史学理论的兴起,特别是其所主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给传统历史学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比较激烈的主张引起一些史学家的批评。无论赞成还是反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历史学的影响还是在日益扩大,我们应该接受它的挑战和批判,同时也要对其偏激之处提出质疑,抵制其负面影响。 庄国雄在《吉首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撰文:《历史分期法:历史哲学与马克思》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历史哲学提出的诸多历史理论,都是按照思想的或政治的标准来划分历史过程的,先提出一个抽象的分期模式,然后再运用于具体历史。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出发,坚持了经济的标准。“三大社会形态”和“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成熟的历史分期法是相互补充的,对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作了辩证的说明。 周兵在《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3期刊发文章:《西方古典修辞学与史学--以修昔 底德为例》说:历史学的编纂写作必须依赖于某种交流与传播的载体或中介,其中最基 本的形式便是由文字、词汇、语法等构成的文本。西方古典史学的兴起正是凭借文本的 革命而确立的,即由诗歌或韵文向散文的文体转变。在此过程中,作为散文体基本文法 之一的修辞学对历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堪称 修辞与史学的完美结合。 吴漫在《中州学刊》2004年第4期发表题为《20世纪后半叶史学社会功能探讨的得与失》的文章总结道: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史学社会功能的探讨大致可分三个时期。1:唯 物史观指导下的初步探讨;2:“文革”结束后的冷静反思;3:“史学危机”刺激下的 全面探讨。其中的收获与挫折,反映出史学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社会所作出的积极 回应,从而又突显出史学的现实性与社会性。 刘永军在《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4期撰写文章:《论顾准的史学思想》谈到:顾准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思想家,他的史学思想是他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岁月里为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他对历史的研究是由古希腊城邦制度入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认真地剖析了东西方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同路径,破解了许多学理上的难题。顾准的史学思想对史学发展影响巨大,为史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曹守亮在《历史教学》2004年第8期刊文:《翦伯赞的历史教学论》认为:翦伯赞的历史教学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从如何正确认识历史、如何对待资料等方面阐述正确认识历史教学。二是阐述了“普及”与“提高”及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互为基础,又互相制约。三是历史教学“三基”相辅相成,是不可偏废的有机系统。四是实事求是的学风关系到历史教学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