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资本主义强国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即有互相争夺的一面,又有互相勾结的一面。甲午战争期间,与朝鲜立约通商的各国一任日本放手打去。李鸿章乞求俄、英调停,俄、英均虚与委蛇。美国则在暗中帮助日本,充当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以惨败,李鸿章“以夷制夷的“牵制政策”虽然彻底破产了,但是,战后俄、法、德、从各自利益出发,三国干涉还辽,又重新激起了李鸿章“以夷制夷”的念头,这也是他长期推行“牵制政策”仅有的一点“成果”。他在启程赴欧美诸强国游历时,仍然奢谈“联络西洋,牵制东洋”。然而,《中俄密约》的签订,使俄国在中俄共同防日的幌子下,不仅骗取了在中国东北建筑边境铁路的特权,而且为其海陆军侵入中国领土大开了方便之门。开门揖盗,引狼入室,李鸿章犹不自知,回国后反而沾沾自喜地说:“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 资本主义列强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一切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只要对自己有利,完全可以不择手段;同时还信奉“强权就是真理”,从来欺软怕硬,决不会真心同情、帮助弱者。弱小国家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形成均势,“以夷制夷”,不失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一种权宜之策。若一味依赖于此,不思自强,只要均势失衡,或者根本就没有形成均势,其结果必然为“夷”所制。李鸿章是自强自立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但由于惧战尚“和”,因此也特别看重“以夷制夷”之策。遗憾的是他对诸“夷”缺乏应有的了解和警惕性,在实践中总是事与愿违,被“夷”所制,为“夷”所用。 总之,在李鸿章的国防思想中刚强、怯懦和幻想交织在一起。他建立了“数千年未有之奇业”,但又留下了万世之骂名。李鸿章身处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为国事操劳数十年,其间尤为关注的是防范和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安全问题。后人或许只有弄清李鸿章的国防思想,才能心平气和地认识、评价他,并得出公正的结论。 (作者注:本文史料均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