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由邱汉生同志提议,请侯外庐同志主编一部《宋明理学史》。这部书后来被列入国家“六·五”计划重点项目。侯外庐同志希望把它写成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实的学术著作。在邱汉生、张岂之同志的主持下,经过大家的努力,于1984年出版了上卷,今年又出版了下卷。这部长达一百三十余万言的理学史著作,填补了建国以后历史学中的一项空白。侯外庐同志对此甚感欣慰。但他还要求思想史室的同志们继续前进,为此他提出了一项新的计划,撰写约一百万字的《中国思想通史补编》,然后再编写一部更为完整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但这已经成为他的遗愿了。 侯外庐同志最后一本著作是《韧的追求》。这本回忆录是他对自己生平和学术的总结。外庐同志晚年因患脑血栓而产生严重的语言障碍,这本回忆录的生平部分是他在病中断断续续讲述出来,由朱学文同志笔录成稿,再反复给他阅读;他又反复作出补充,前后费时五年,真是以韧的精神来写《韧的追求》的。他在该书序言中这样写道: “我本不过平平一介书生,因为经历着伟大的时代,才确立自己终生不渝的理想和观点。远言之,我爱羡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概,仰慕马克思达到的科学高峰,近言之,自认最能理解鲁迅先生为民族前途,交织着忧虑和信念的,深沉而激越的,锲而不舍的‘韧’的战斗。大半生来,在我的追求、研究的不平坦的历程中,鞭策力是共产主义拯救中国的理想,但是具体实践中,我的信条几乎只有一个字,那便是鲁迅先生所倡导的那个伟大的字——‘韧’!从这一点而言,我写的这本自叙,实在不过如同一个凿石的老匠或拓荒的农人回视作业,检点得失时的自白。 是的,我从事的史学研究,就象石匠和拓荒人的乐此不疲。 拓荒何乐?乐在有目标,有知遇,有知己,有成群的同伴。” 这段淋漓酣畅,吐泻胸臆的自白,使我们看到这位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的伟大襟怀。 侯外庐同志著作等身,留下了宏富的思想学术遗产,后人将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而更为宝贵的,是他留下的对真理的韧的追求和对科学事业永不停步的开拓精神。 注释: ①见侯外庐:《韧的追求·自序》。 ②《韧的追求》,第21页。 ③《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序言》。 ④《韧的追求》,第228页。 ⑤载于1939年《中苏文化》,四卷二期。 ⑥《韧的追求》,第224页。 ⑦《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自序》。 ⑧陈家康后因忙于政治活动,无法担负写作任务,要求退出。 ⑨参见侯外庐:《中国学术研究所序》,见《中国思想通史》,新知书店1947年初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