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对表、志的重视,清代学者深受影响,补表续志之作大量涌现,谢国桢先生说清代“补志补表之业,实由梨洲启之”[81]。开山之功,实不可没。 (6)鉴别史料,去伪存真 我国鉴别史料的传统自孔子后延绵不断,至明代,已积累一套较完备的史料鉴别方法。黄宗羲认为,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有关鼎革之际的历史,忌讳颇多,加上传闻之误,爱憎之口,史料中舛漏、乖迕之处不胜枚举,必须加以辨析,定其真伪,方可使用,他还总结出一套史料取舍方法,“国史取详年月,野史取当是非,家史备官爵世系”[82]。黄宗羲着重论述了对野史的看法,认为野史不拘体裁、较少忌讳,其中常有珍贵资料,特别是朝代交替时,无人纂修国史,此时的野史更显宝贵,“国史既亡,则野史即国史也。陈寿之《蜀志》、元好问之《南冠录》……而不谓之国史,可乎?”[83]不过,一般说来,野史作者多非史官,记事不乏道听途说,宋人洪迈、明人王世贞均以为野史不可信。黄宗羲也说,自魏忠贤乱政至今,仅五十余年,野史中关于此段历史的记载就有诸多牴牾处,“如甲申之死,则杂以俘戮;逆阉之难,则杂以牖死;杨嗣昌丧师误国,《冬心诗》颂其功劳;洪承畴结怨秦人,《绥寇记》张其挞伐。高官美谥,子姓私加,野抄地志,纖儿信笔”[84]。故对野史必须进行一番鉴别后方可使用。在修撰《弘光实录钞》时,他将积存多年的弘光邸报“证以故所闻见”[85],细加考证。野史有误,正史亦有谬讹,也需考辨。黄宗羲称颂吴缜纠谬《唐书》、许浩阐幽《元史》。他还依据唐人裴庭裕的小说《东观奏记》来驳斥《新唐书》及吴缜《新唐书纠缪》之疏漏[86]。 为辨明史实,黄宗羲还很注重实地考察。崇祯十五(1642)年,他畅游四明山,“二百八十峰,峰峰有屐痕”,发现“足之所历与纪传文集相勘,每牴牾失实”[87],便考求古迹,博采群书,订正伪传,充实新得,纂成《四明山志》,考证精深,纠正了一些错误记录。漫游庐山时,对文献有关庐山的不实记载多有辨析,撰有《匡庐游录》。为辨朱元璋曾奉龙凤年号事,他特至万瑞严墓葬地西皋,“拜公之墓,登其堂,观明威告身龙凤十年高皇帝中书省手押及四忠三节像实录”后说:“乃谓高皇不奉龙凤,岂足信哉?[88],充分体现了他以“慎独为宗,实践为主”的治史特色。 几十年来,黄宗羲留下了许多颇具考据功力的著作,除上面述及的以外,尚有《易学象数论》、《授书随笔》、《历代甲子考》、《冬青树引注》等,文集中也多有考证篇章。《授书随笔》开辨明《古文尚书》之风,《易学象数论》,力证河洛方位图说是非,开胡渭《易图明辨》先河,《四库提要》称其“宏纲巨目,辨论精详,与胡渭《易图明辨》,可谓有功《易》道矣”[89]。对乾嘉考证学有发轫之功,堪与顾炎武并驱争先,同列为清代考证学不祧之祖。 注释: [1]邵廷采:《遗献黄文孝先生传》,黄垕炳:《黄梨洲先生年谱》附录,中华书局,1993年。 [2]全祖望:《答问学术帖子》,黄嗣东辑:《道学渊源录·清代篇(一)》,《清代传记丛刊》台湾明文书局,1985年。 [3]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二《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 [4]杜佑:《〈通典〉自序》。 [5]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五《阳明学派之余波及其修正--黄梨洲》。 [6]黄宗羲:《〈今水经〉序》,《黄宗羲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7]全祖望:《甬上证人书院记》,黄云眉:《鲒埼亭文集选注》,齐鲁书社,1982年。 [8]张维屏辑:《国朝诗人征略初编》卷三,《黄宗羲传》,《清代传记丛刊》。 [9]黄宗羲:《南雷文定后集》卷三《赠编修弁玉吴君墓志铭》。 [10]黄宗羲:《孟子师说》卷一,《黄宗羲全集》第一册。 [11]《南雷文约》卷四《补历代史表序》。 [12]《南雷文案》外卷《陈夔献五十寿序》。 [13]李邺嗣:《果堂文钞》卷三《送万充宗授经西陵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