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论柯文的“中国中心观”(4)

四 余论
    柯文的中国史观建立在对美国中国史学界“两极理论”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其提出的 “中国中心观”也是围绕传统与现代性这一根本问题展开的。他试图超越这对范畴,彻 底解构西方过去研究非西方国家的学术范式,从“殖民地史”的框架中解放出来。联系 到中国历史的具体实践,就是要求美国中国史学界摒弃旧有的研究模式,从根本上否定 以西方为标准的“现代性”来衡量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真正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内部, 发现历史。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柯文的中国中心观既是一个史学方法问题,又是一个深 层次的史学理论问题。而且,对于我们来说,要真正把握美国中国史研究的走向及其学 术价值,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后者更有意义。
    美国中国史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如何跨越文化和政治疆界。换句话说,就是在西方 思想和文化传统中哺育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在研究另一种迥异于己的历史文化时,怎样 超越自身的思想局限。长期以来,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吸引了美国中国史学界 最有天分、训练最好的史学工作者,但他们不论是对思想史的研究,还是对社会、经济 、政治史的研究,都深深地陷于源自西方的“现代化叙事”中。他们依据西方式“现代 化”的尺度对中国的过去作了“正面”或“负面”的解读。这种曾影响整整几代人的中 国近现代史研究模式的最大特征是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认为中国的“传统 ”是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化的主要阻碍因素。虽然,他们有时也强调中国社会内部因素的 作用,但在他们的心目中内部因素仅仅只是对西方“冲击”作出消极、被动的反应。
    而柯文的“中国中心观”则与之相反,它的核心概念是必须以中国为中心。柯文认为 ,传统中国有自己独自的历史事态和其展开过程,社会内部结构产生的各种巨大力量会 不断地为自身的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所以,研究者必须从特定的历史实际出发,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而不是把它看成是“西方历史之实际或理论上的延续”[1](p7)。
    我们说,任何外来的“冲击”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只有通过中国内部因素的整 合才能产生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柯文的“中国中心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 趋向,毕竟给“西方中心主义”还占支配地位的美国中国史研究领域打开了另一扇透视 中国的新视窗,为美国中国史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它对于克服长期支配中国史研究的 “西方中心主义”理论框架及其研究模式,促使美国中国史史家转向从中国历史本身出 发,根据对历史主体自身的认识,理出中国历史演进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柯文的中国史观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最大者,恰好与其所批判的“西方中 心观”相对应。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新旧社会结构的替代过程:一方面是传统农 业社会旧结构的松动、萎缩、解体;另一方面则是工业文明新的社会结构逐渐增长、排 挤、取代传统农业社会结构。由此,使近代中国的历史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扭结 在一起、没落与新生纠缠在一道的多元格局。如果按照“西方中心观”传统与现代对立 的理论分析框架,把近代中国的发展归之于西方的“冲击”,就会导致对传统文化复杂 性和发展力估计不足,忽视中国传统的内涵,抹煞中国历史的主体性。但如果按照柯文 主张的“中国中心观”,突出强调中国历史的主体性,又容易忽视现代世界发展的客观 趋势和中国近代社会的具体历史发展实际。这种历史的复杂性要求史家把近代以来的中 国历史看做是各种内外因素互动和“合力”所推动的,从单向度研究改为多向度的综合 研究。任何只持“西方中心”或只持“中国中心”的观念,都是片面的。对此,巴勒克 拉夫曾说过:推进当代历史研究不仅在于集中批判“欧洲中心论”,而且“还必须在其 他方面付出同样巨大的努力去克服民族和种族的局限性”,“抛弃中心和边缘的观念, 不论这个中心是位于欧洲还是位于中国”[8]。(p148)
    原文参考文献:
    [1]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Dean C.Tipps.Modernization Theory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eties :A Critical Perspective[J].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1973,( 3):206.
    [3]Joseph Levenson.Liang Ch'I-ch'ao and the Mind of Modern China[M].Cambrid 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3.8.
    [4]B.Schwartz.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Thought of Joseph Levenson[M].Camb 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108-110.
    [5]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6]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新序[J].历史研究,1996,(6):95-105.
    [7]P.Cohen.History in Three Key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7 .294-297.
    [8]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M].杨豫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