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的民治思想还体现在他对君臣关系及其职能的阐述上。他认为,天下之大,事务纷繁复杂,并非一个人能够治理得了,而必须由众多臣工共同治理,于是有君臣的分工。而君臣关系并非像父子那样是不可改变的亲情关系,而是像师友那样可以选择的平等关系。人们出来为臣做官,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即并非为君王一人一姓做奴仆,而是对人民负责,为大众服务。而天下的根本大事,“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所以,君臣之间就像前呼后应共同拉木头的人一样,共同“以天下万民为事”,忧民之忧,乐民之乐。这种以“万民之忧乐”为头等大事的思想,既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与否定。 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思想与顾炎武主张的“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日知录》卷九)的思想如出一辙,所以顾炎武读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后致信黄宗羲,深深感叹“知天下未尝无人,百王之敝可以复起,而三代之盛可以徐还也”,并庆幸自己的见解“同于先生者十之六七”,而黄宗羲则将顾氏书函全文收录到晚年回忆录《思旧录》中。 3.“工商皆本”论--反映新兴市民阶级的历史要求 黄宗羲新民本思想在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上的表现,一是提出了“工商皆本”的经济伦理命题;二是主张改革税制,要求按“三十税一”的原则“重定天下之赋”;三是主张“废金银”而“通钱钞”的金融改革。 中国古代社会始终是以农业为主体、以农立国的社会。上古时商业并不发达,所以也就没有抑商的需要和必要。到春秋战国时期,商贾贸易日益发展,所以就提出了农商本末问题。从文献资料看,明确讨论士农工商的关系及其社会分工的古籍首推《管子》与《孟子》。《管子·小匡》篇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所谓“石民”,意即“柱石”之民。四民应各居其所,各司其业,否则就会混乱。这里虽把工商排在后面,但并无农本商末之意。《孟子》的《公孙丑》篇和《滕文公》篇都谈到士、农、商的职业分工问题,也没有重农轻商或农本商末的思想。最早提出重农抑商或农本商末思想的应是法家商鞅与韩非。《商君书·壹言》提出了“事本禁末”之说,《韩非子·五蠹》则以农为本、以商工为末,主张抑制“商工游食之民”。战国末年尤其是秦汉以后的统治者以及大多数思想家(包括儒家),基本上都主张实行农本商末、重农抑商的政策。如《吕氏春秋·上农》篇说“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为地利也,贵其志也”,并强调了务农之利与“舍本事末”之害。而《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所谓“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之说,则是农本商末、重农抑商政策的典型说法。 但黄宗羲借“古先圣王”之口对“本末”问题作了与众不同的诠释。他认为,所谓为治的根本,是使老百姓的一切行为符合礼节,而所谓末业,是那些不切民用的陋习恶俗(如铺张的婚丧礼仪)、蛊惑迷信(如信佛信巫)、奢侈浪费(如倡优、酒肆、机坊)的行业。他说: 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息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⑨ 在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体系中,古圣王的崇本息末之道,是崇尚礼治,而禁绝那些巫蛊、佛事、倡优、奇技淫巧之类不切民用的末业,而非贬抑工商之类有利民生的本业。所以黄宗羲反对贬抑工商的政策,而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这是对千百年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性批判,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级要求发展商品经济的强烈要求。 关于赋税制度,先秦有初税亩,有什一税。两汉先后实行过十五税一、三十税一和什一税制,魏晋实行户调制,唐代实行租庸调制,宋代改行两税制,明代又有一条鞭法的税制改革。但改来改去,救得一时之弊,救不了根本之弊,反而造成“积累莫返之害”,即不断增加农民负担的恶性循环。黄宗羲主张重定税率,按照最低标准收税。他说: 夫三十而税一,下下之税也。……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一,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吾意有王者起,必当重定天下之赋;重定天下之赋,必当以下下为则而后合于古法也。⑩ 所谓“以下下为则”,即以下下田收入的标准三十而税一。尽管这种低税率在皇权日益强化的专制社会中不可能实现,但黄宗羲的税制改革思想是有利于减轻广大农民的“暴税”之苦的。 黄宗羲经济思想的另一个亮点是“废金银”而“通钱钞”的币制改革设想。他在《明夷待访录·财计》三篇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他以古鉴今,着重分析了明朝以金银为主、钱币为辅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经济困境,然后总结说: 夫银力已竭,而赋税如故也,市易如故也。皇皇求银,将于何所!故田土之价,不当异时之什一,岂其坏瘠与?曰:否!不能为赋税也。百货之价,亦不当异时之什一,岂其物阜与?曰:否!市易无资也。当今之世,宛转汤火之民,即时和年丰无益也,即劝农沛泽无益也,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轻赍不便,民难去其乡,四也。官吏脏私难覆,五也。盗贼胠箧,负重易迹,六也。钱钞路通,七也。(1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