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童(踵)义集理 尊德义39 童,原读为“重”,恐当读为“踵”,追随的意思。集,依就的意思。《诗·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毛传:“集,就。”简文是说遵循、依从义理。 8.观其先后而逆训(顺)之 性自命出17 先后,误写作“之糸(从辶)”,从裘锡圭先生说正。“而”下一字原释为“丰(从辶)”。其象“丰”形的最下一道横笔稍向下弯,同于《成之闻之》32号简中的“逆”字,故改释。“逆顺”相反为文,适与“先后”对应。 9.其先后之舍(序)则宜(仪)道也,或(又)舍(序)为之节则度也,至容貌所以度节也。 性自命出19 宜,释文读为“义”。似当读为“仪”,指礼的仪节、仪式。仪道,仪的方式。《左传》昭公五年:“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不可谓礼。……’”又昭公二十五年:“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仪指“自郊劳至于赠贿”与“揖让、周旋”一类礼节中的程式,与简文“先后之序”大致相当。 10.拜,所以□□□,其誉(举),度也。币帛, 所以为信与证(徵)也,其诒,宜(仪)道也。 性自命出21-22 誉,原未释,张光裕、袁国华先生释为“誉”(注:《郭店楚简研究·文字编》,艺文印书馆1999年版,第586页。)。此字下从言; 上部与《性自命出》19号简第二字相同,彼字当从裘锡圭先生按语释为“兴”。由此可见释“誉”可从。在此似应读为“举”,指举止。“宜”上一字,在郭店简中除读为“词”外,还有“治”、“始”、“殆”等用法。在此疑当读为“诒”,亦作“贻”,馈赠的意思。 11.然后其内(入)拔(祓)人之心也敂性自命出23 裘锡圭先生按云:“疑‘拔’当读为‘拔’,‘敂’当读为‘厚’。”拔似应读为“祓”。《广雅·释诂下》:“祓,除也。”《国语·周语上》云:“民之所急在大事,先王知大事之必以众济也,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祓除其心,精也……今晋侯……以恶实心,弃其精也。”看后文,可见“祓除其心”是指去掉心中的不纯成分。依此来理解简文“入拔(祓)人之心”,应该说是合适的。敂,也可能读为“昫”。《说文》:“昫,日出温也。”段注:“昫与火部煦义略同。”《玉篇·日部》:“昫,暖也。”简文大概是说用乐来陶冶情操,去除恶念,受者会感到温和而不生硬。 12.用身之弁者 性自命出43 弁,注释云:“疑当读为‘变’。”似不确。《礼记·玉藻》:“弁行,剡剡起屦。”郑注云:“弁,急也。”卞亦有此义。《左传》定公三年:“庄公卞急而好洁”,杜注云:“卞,躁急也。”“弁”在此当按本字读,与“用心之躁”的“躁”、“用智之疾”的“疾”意义相近。 13.有其为人之即即(节节)如也,不有夫柬柬(简简)之心则采(采,从忄)性自命出44-45 即,从辶,似应读为节。《大戴礼记·四代》引孔子云:“群然,戚然,颐然,睪然,踖然,柱然,抽然,首然,佥然,湛然,渊渊然,淑淑然,齐齐然,节节然,穆穆然,皇皇然。”王聘珍解诂引《释名》云:“节,有限节也。”“节节然”即有节制的样子。简文“节节如”应即此意。柬柬,应读为“简简”。《尚书·皋陶谟》云“直而温,简而廉”,《礼记·中庸》云“简而文,温而理”,“简”均指质朴、平易。“简简”之意应与之略同。采,读为“采(从忄)”,《说文》:“奸也。”简文大概是说注意节制的人,如果没有平易之心,就会走向奸邪。 14.有其为人之快(觖)如也,弗牧不可。 性自命出47 快,疑当读为“觖”。《淮南子·缪称》:“禹无废功,无废财,自视犹觖如也。”许注:“觖,不满也。”牧,训养。《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注:“牧,养也。”孔疏:“解‘谦谦君子’之义,恒以谦卑自养其德也。”简文似与《易》文有某种关联,大意是说:自谦的人,必须注意修养。 15.有其为人之泉(从艹,愿)如也,弗父(从木, 补)不足 性自命出47-48 泉(从艹),似当读为“愿”,谨慎的意思。古书“补”与“不足”往往连言,如《老子》七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国语·越语上》“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因疑父(从木)应读为“补”。然其与“愿如”的关系似不易看出。 16.同兑(说)而交,以德者也。不同兑(说)而交,以猷者也。 性自命出58 兑,原读为“悦”,似不确。应读为“说”,指学说,与上文“方”(道理)对应。猷,原无说。《尔雅·释诂上》:“猷,谋也。”简文是说学说相同而交往,是基于道德;学说不同而交往,是出于谋略。 17.凡交毋央,必使有末。 性自命出60 央,从刂,亦见于《性自命出》30、31号简,周凤五先生读为“央”,训为“中”(注:《郭店楚简识字札记》(稿本),第十七条。),当是。在此亦应读为“央”,指半途而废。“末”指终了。“有末”即有终。这里“央”与“末”相对,与30号简中“央”与“终”相对正好类似。 18.凡于路毋畏、毋独言 性自命出60 路,原隶定为“攵(从辶)”。将此字与《缁衣》38号简首字及39号简第5字比较,其基本写法相似, 只是此字“辶”中的构形三道向右倾斜的笔画没有那么规则。《缁衣》38号简首字释文读为“格”,39号简第5字读为“略”,因有传世本对照,这种读法当可信从。 而“戟”字在古文字中所从或作“各”(注:参看裘锡圭:《谈谈随县曾侯乙墓文字资料》,《文物》1979年第7期。), 或与这二字所从相同,则在文字学角度提供了证据。如果简文此字确与《缁衣》简二字相同,则似应读为“客”或“路”。看前文说到“交”,而随后讲“毋独言”,读为“客”的可能性恐怕要大一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