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与《农业志》的农学思想之比较

农业是古代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马克思曾指出农业是人们“生存与一切生产一般最先决的条件”[1],“古代人一致认为农业是适合于自由民的唯一的事业,是训练士兵的学校……农业享有极大的荣誉”。[2]《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总结先秦诸子思想学说的“新道家”专著。[3]此书并不是专门的农学著作,但《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却构成了系统、完整的农学思想体系,是先秦时代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长期发展的总结,[4]是一部珍贵的记录中国古代传统农学的文献。
    马尔库斯•波尔齐乌斯•加图(Marcus Porcius Cato,公元前234-前149年)不仅是古罗马一位以保守派著称的硬朗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极富辩才、谈吐幽默的演说家,博学多闻的历史学家,拉丁文学的奠基人,同时作为古罗马农学的鼻祖,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农学思想。他的农学思想充分反映在公元前160年所著《农业志》一书之中。在该书中,加图不仅总结了自己多年来从事农业经营和管理的经验,而且对前人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概括。这使《农业志》成为研究古罗马时代农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吕氏春秋》与《农业志》是世界农学思想史上较早和较系统的理论著作,二书的农学思想中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观点,对日后中、西方农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与《农业志》农学思想的比较,学术界已有一些探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夏纬瑛的《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校释》(农业出版社,1956年)、[古罗马]M.P.加图著,马香雪、王阁森译的《农业志》(商务印书馆,1986年)、郭文韬的《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董恺忱、范楚玉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科学出版社,2000年)、陈正奇的《吕不韦与〈吕氏春秋〉及其农业科学价值》(《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吴天钧的《(吕氏春秋)的农学思想及启示》(《农业考古》2006年第3期)、张齐政的《从古代农书看公元前一世纪西汉与罗马的农业生产水平》(《中国农史》1999年第2期)、王阁森的《加图的农业思想和加图式庄园的经济特征》(《齐鲁学刊》1985年第6期)等。但以往研究大多没有充分展开,本文则将《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与《农业志》农学思想进行系统比较,谨请方家指正。
    一、农业为本观念
    
作为农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农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5]《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与《农业志》的农本思想都很突出,分别构成了二者农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贯穿《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的主旨思想。《上农》篇中的“上农”就是“尚农”、重农之意,该篇从政治、经济、教化等方面分别阐明重农思想。
    《上农》篇开宗明义写道:“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假托的古先圣王重农不仅是为土地生产之利,还有其更重要的政治目的就是为了农民之志。农民之志的可贵之处在于“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6]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就朴实,朴实便于管理,好管理边境就安宁,君主的地位就会巩固尊崇。百姓从事农业家产就会繁多,家产繁多就会害怕迁徙,害怕迁徙就会安土重迁,心无旁骛。如果“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甲3-4)从事农业,百姓民风淳朴,很少私下议论国事,国家的法制容易确立。而百姓一旦放弃农业,就会喜好玩弄智谋,喜好玩弄智谋行为就会诡诈多端,投机取巧,失去是非观念。《上农》篇道破了重农的要旨,即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农业与民生密切相关,经济稳定是政治稳定的前提与条件。《上农》笔墨浓重地阐述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要求统治者亲力亲为,为天下子民做表率。“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臬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无论有无好的年成,统治者都要举行祭土的典礼,以向天下表明重农之志。“有年瘗土,无年瘗土。无失民时,无使之治下。”(甲54)如此,男耕女织,各有分工,民生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以]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甲8-9)由此可见,农业是控制百姓、稳定社会的重要手段和资本。
    《上农》篇一再强调农业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分析和论证农业与民生、富国强兵、礼仪法度等各方面的关系,说明搞好农事既可以保证人民丰衣足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又是统治者富国强兵、控制百性、安定社会的重要手段和资本。
    农业是古罗马社会决定性的生产部门,而共和时代罗马的“国内史可以明显地归结为小土地所有制同大土地所有制的斗争”。[7]因此,诚如马克思所言:“只要对罗马共和国的历史稍微有点了解,就会知道,地产的历史构成罗马共和国的秘史。”[8]俚语说,“罗马的城界是用犁划出的”,“意大利是罗马人用剑获得,用犁巩固的”。就连罗马人的名字都与农业密切相关,例如:法比乌斯(Fabius)意为菜豆,兰图鲁斯(Lentulus)意为扁豆,而西塞罗(cicero)则意为豌豆。如此等等,足见农业对古罗马社会生活影响之深。[9]
    加图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问题,认为农业是最纯洁、最可靠的职业。他在《农业志》中力图证明从事农业可以给人带来荣誉感——“称赞好人时这样称赞:‘好农民’,‘好庄稼人’。受到了这样称赞的。就被认为受到了最大的称赞。”农业是有着较高社会地位和收益稳妥的经济部门。“最坚强的人和最骁勇的战士,都出生于农民之中。[农民的]利益来得最清廉、最稳妥,最不为人所疾视,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绝不心怀恶念。”(乙2)
    构成古罗马农业城邦经济的基础是个体小农经济,因此传统的经济思想历来以农为本,重农轻商。“但加图式地产主要是中等规模的奴隶制庄园。这是一种利用奴隶劳动从事专业化商品生产的经济形式,它与个体小农经济迥然不同。因此,加图的重农思想已非同昔比。”[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由于农产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生活资料。《吕氏春秋》与《农业志》都能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农业关系国计民生,作为基础产业的重要地位。《吕氏春秋》重农的理由大致如下:(1)粮食问题为人民生活所需,重农可以足食;(2)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工商人数增加,力农者就要相对减少,以致危及农业生产,所以要重农;(3)从伦理观点来看,认为崇本抑末,可使民性淳朴;(4)重农可以使人民容易驱使、驯服。[11]加图则在承认农业为本的基础上认为,从事商业追逐利润,如果风险可控,那是可以的;放贷获利,如果贷款利率公允,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超出合理范围的高利贷则是极不光彩的职业。“盗贼处罚两倍,贷款取利者四倍,我们的先人们持这种观点,并这样写在法律中。从而可以断定,他们认为贷款取利者是比盗贼坏得多的公民。”(乙1)因此,《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与《农业志》的重农思想还是有区别的。
    二、农业用地问题
    
土地是农业之母,是人类世代生息劳作的载体,要想增强农业生产的自觉必须了解、熟知土地的类型、性能和适宜种植何种农作物。《吕氏春秋》与《农业志》都有专门篇幅论述农业土地利用问题,涉及土地整理、土壤改良、耕作保墒与中耕除草等系列问题,倡导因地制宜进行多种经营的“大农业”思想。
    农地是作物的基础,只有熟悉耕地的品性及与其匹配种植的作物,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功效,增加农作物的经济效益。《任地》篇认为:“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坚硬的土地要使之柔软些,柔软的土地要使之坚硬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作物的成长。《任地》篇创造性地提出了类似于后世轮耕法的耕作方式,“息者欲劳,劳者欲息”(甲34),即已经休闲很长时间的农地要种植庄稼使之劳,已经频繁耕种作物的土地要休耕。“耕地劳息交替,正是对休闲制土地利用原则的概括。”[12]《任地》篇还提出贫瘠的土地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肥力过度的土地同样不利于农作物的成长,“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此外,还注意到土地的干燥程度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提出耕地要在淫泽之时,耘锄要在干旱之时,使土壤保持一个适宜作物生长的程度——“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甲35-36)通过合理配置土壤耕作技术措施,来解决长期少、免耕的负效应,将翻、旋、免、松等土壤耕作措施进行合理的组合与配置,既考虑到节本增效问题,同时又综合考虑到农田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综合生产力的提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是后世区域土壤耕作制的发展方向。
    《任地》篇论述的重点是土地利用,而土地利用的中心环节又是农田的畎亩结构。[13]畎亩制是农田沟恤系统的产物。土壤改良方面,《任地》篇提出:“上田弃畝,下田弃甽。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对于高旱的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要种在高出的歆上;下淫的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出的地方,而不要种在凹下的甽里。在种植之时,要耕五次,既种之后,要耨五次,而且耕、耨都一定要精细、详尽。此外,还提及耕种的深度以见到湿土为宜,如此这般耕地就不宜生杂草,也鲜有害虫,预期收成就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甲37)通过深耕精耕改变土壤环境,消灭杂草和防止虫害,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重要自然资源。加图强调,要做一个成功的农民,懂得如何经营农业,首先必须知道各种土壤的特性,什么类型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庄稼和树木。“要有好气候,不易遭冰雹,要土地肥美,天然生长力强。如果有可能,要地处山脚下,南向,环境有益卫生。”(乙2)
    农业由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组成。加图重视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他生活的意大利半岛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中央,半岛三面环海,形状窄而长,亚平宁山像一条脊椎贯穿全境。山脊两侧有许多横向的山梁把半岛割成很多丘陵和峡谷。较大的几个河的流域如阿诺河、第伯河、伏尔图诺河和利端斯河等形成了埃特鲁利亚、拉丁姆、坎佩尼亚等较大的平原。古罗马地形和气候很适合于农牧业的发展:古代丘陵和河谷到处覆盖着茂密的植物,有森林,灌木林和草坡。河流水量丰富,气候比现在湿润。加以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特别是半岛西部几个较大的平原,农牧业从很早就得到发展。山坡丘陵地带则是良好的牧场。
    加图认识到土地的位置和肥力存在差别,要根据不同的土地经营不同的作物,并采用不同的耕作方法:“田地肥美、膏腴、没有树木的地方,应作麦田,如该田云雾笼罩,应当种油菜、萝卜、玉黍,特别是黍稷。”(乙8)在河岸或潮湿的地方,“要在那里插杨柳枝,种芦苇丛”(乙9)。“红土地、黑土地、硬地、多石地、多砂地以及缺水的地,种羽扇豆为好。白垩地、潮湿地、红土地和多水的土地,最好种斯佩尔特小麦。干燥无草、无阴影的开阔土地,要在那里种优质小麦。”“要在有地力、不爱闹灾的地方种蚕豆。要尽可能少地在多草的地方种野豌豆和葫芦巴。”冬小麦与优质小麦应种在开阔的高地上,那里日光充沛,有利于作物利用阳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麦类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根据扁豆植株耐高温,根系发达强大、耐旱力强,对土壤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种在多石、红土质和草不多的地方。大麦可以种在新开辟的土地,或者可以连年种植的土地。“萝卜、大头菜以及小萝卜,要种在施好肥或肥沃的土地上。”(乙25-26)
    同一种作物又因土壤特质而应选种不同的品种——“在肥沃温暖的土地上,要种植制果饯用的橄榄,次种长橄榄,撒伦提尼橄榄,奥尔齐斯橄榄,波西亚橄榄,谢尔吉乌斯橄榄,考尔米尼乌姆橄榄和蜡白橄榄,特别要种人们说是当地最好的那种橄榄。”(乙8)关于种植葡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在人们说是最适于种植葡萄和朝阳的地方,要种小阿米尼亚种葡萄和双瓣花良种葡萄,小淡黄色葡萄。肥沃和雾气比较弥漫的地方,要种大阿米尼亚种葡萄,穆根廷种葡萄,阿皮齐乌斯种葡萄,卢卡努斯种葡萄。其它种葡萄,特别是杂种的,适于种植在不管什么地方。”(乙9)“要在白垩地和空旷地种劣种无花果。亚非利加种,赫尔克里士种,撒贡特种,越冬种,长梗而色黑的泰拉种无花果,要种在比较膏腴和施过粪肥的地方,如果你有灌溉的牧场而不干燥的话,要任刍草生长,勿令缺乏。”(乙10)
    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种植业即作物生产的发展。关于畜牧、家禽养殖业,加图也有论述:“为使牛健壮,为使厌食的牛爱吃食,要在饲料上撒橄榄油渣,先少撒,待牛习惯后,再增多:有时要将油渣与水对半搅和在一起喂牛。每隔四、五天喂一次。这样,牛的身体会更好,不容易得病。”(乙50)喂养家禽则需遵循以下原则:“喂肥母鸡和鹅的方法如下:将刚一下蛋的小鸡圈起来,用小麦面粉或大麦面粉做成面丸,浸于水内,塞进小鸡的口中。每日逐渐增加数量,根据贪吃情况,判断喂的够不够。要一日喂两次,中午给水喝;水搁在它们面前勿多于一小时以上。要以同样方法喂鹅,只是先给水喝,一日给水两次,喂食两次。”“喂肥野鸽之法如下:一捕到野鸽,先喂它煮熟的和烤过的蚕豆,要将豆粒从自己的嘴吐到鸽子嘴里。给水亦然。一连这样喂七天,然后将干净的蚕豆和干净的小麦研碎,并煮蚕豆三分之一,然后倒人面粉,煮熬好,从锅中倒出后,要很好加以搓揉,要用油涂手,先轻揉,后用力揉。要蘸油揉至可做成丸时为止。浸水后喂鸽子吃,数量要适当。”(乙46-47)在城镇附近则种植各种菜蔬、鲜花、胡桃等经济作物,以便最大获利。至于“多水、潮湿、阴影稠密、靠近河流的地方,宜栽种柳树”(乙11)。此外,还有“要种苜蓿,野豌豆,胡芦巴,蚕豆,巢菜,作为牛饲料”(乙22)等记载,这大大丰富了农学思想的内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