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世界历史 > 英国历史 >

英国的宗教改革 三十九项信条的废立

英国的宗教改革
     英国本来也是天主教国家,在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后不久,路德的教义就渗透到英国。
     在英国天主教会内部也出现了改革的要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高级神职人员科雷特是改革派,反对信徒向牧师作秘密忏悔的作法,也反对教士独身的制度。《乌托邦》的作者莫尔也攻击修道院的腐败,要求提高教士的知识水平。
    
     在英国,对天主教会构成最大威胁的是王权。英国王权在15世纪开始增长,特别是在1485年都铎王朝开始统治英国之后。亨利七世在中等阶级的支持下,制服了贵族势力和议会,专制主义取得初步的胜利。享利八世即位时,专制主义遇到的唯一障碍便是天主教会。
     亨利八世在市民和贵族的支持下,决定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1530年下半年在枢密会议内形成了以托马斯·克伦威尔为首的改革集团。1531年亨利八世向罗马天主教会开火:强迫英国教士支付巨额罚金,理由是他们违反了一项关于未得国王批准不许接待教皇使节的古老的法规。议会通过了“教士首年薪俸法”和“禁止税收上缴教廷法”,要求英国主教的第一年薪俸、教区征收的什一税以及教会征收的各种税,不在上缴罗马教廷,改为上缴英国国王。
     英国与罗马教廷的正式决裂发生在1534年。这一年议会通过“至尊法”,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另一项法律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
     1536年在克伦威尔的支持下,制定了“十条法规”,从而使英国教会接近路德教。1538年克伦威尔又发布“十七条指令”,使英国教会国教化和国家机构化。1537年亨利八世还批准英文版《圣经》在英国发行,英国人从此可以自由阅读《圣经》了。
     亨利八世所实行的措施中有一项对后世的影响甚大,那就是废除修道院制度。1536年他下令解散376所修道院。1539年又下令封闭大修道院200所,没收修道院的全部土地。对于没收来的土地,亨利八世将一部分归王家所有,一部分赏赐给自己的亲信及大贵族,一部分在市场上抛售。被抛售的土地都落到大资产阶级手中,形成了一个反对恢复天主教的既得利益集团。
     爱德华六世在位期间,政府为英国教会制定的教义条文带有明显的新教性质。
     爱德华六世死后,玛丽·都铎嗣位。玛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废除父亲及异母弟在位时期的宗教立法,恢复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上下级关系。她以极其残酷的手段惩罚新教徒,因此而有“血腥的玛丽”之称。
     伊丽莎白在位期间,英国教会在教义及实践方面最后固定下来。根据议会的一项法案,又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关系,并且再一次把英国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1563年议会制定的《三十九项信条》规定了英国教会的教义,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免罪”的原则。
     三十九项信条:
     英国国教会的教义。1563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亲自审定批准了议会提交的“三十九信条”,用拉丁文和英文公布,其中抽去了有关圣餐的第二十九条;1571年才将此条公布。信条略微接近加尔文教,如以《圣经》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否定赎罪券和圣像崇拜等。重新确立君主对宗教的绝对统治权,恢复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仍保留着天主教的主教制和天主教的许多仪式。
     玛丽死后,伊丽莎白在位(1558—1603)。英国教会断绝了与罗马教会的关系,再一次把英国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废除《三十九项信条》,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免罪”的原则,保留主教制,任命了一批新主教。反对信奉天主教,否则处以死刑。成立宗教法庭,专门审判异教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