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西方学者的英帝国“互利”说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1:11:4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杭聪 参加讨论
英帝国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在英国学界流行一种“日不落帝国”殖民统治“互利”说,即殖民统治对英国有利,对殖民地也有利。这种论调包含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将英帝国与进步联系起来。19世纪,以托马斯·麦考莱(Thomas B.Macaulay)为代表的辉格派持此观点。在他看来,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以印度为代表的亚非国家历史的发展,将殖民地带离了野蛮时代,为殖民地带来了“和平”、“人道”和符合“文明”标准的生活方式。二是在帝国内部宗主国同殖民地之间存在经济互相依存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戴维·菲尔德豪斯(David K. Fieldhouse)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宣称,殖民主义最主要的成就是重构了第三世界的经济,使之适应资本主义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三是帝国有助于全球化。21世纪初,以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G. Hopkins)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声称,“帝国适应了世界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要求欧洲正在现代化的国家和经济同地球的其他部分的新老社会一体化”。这些观点为殖民主义唱赞歌,不符合客观历史实际。 殖民统治阻碍殖民地发展 对印度的征服给英国带来了巨额财富、工业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投资场所。据统计,1757—1815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达10亿英镑。1786—1790年,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年平均价值为120万英镑,1809年增至1840万英镑,致使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急速衰退。印度只能向英国输送大批原棉,以抵偿英国输入工业品的差额。同时,英印殖民当局控制机械工业设备的进口,以确保印度未来工业发展仍然依赖英国。宗主国占据了国际分工的高端环节,殖民地则处于低端环节。这种国际经济中的不平等关系,在殖民地独立后仍然延续下来。 在除印度之外的其他殖民地,殖民统治的历史性影响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前殖民时期的文明得以保留,文明内部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成分被殖民统治者强化。殖民者有意识地不去触动传统社会结构,新经济利益按照传统社会结构进行分配。于是,经济开发同统治基础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化解,传统上层的统治地位不受影响,下层缺乏教育和福利的现状也被所谓尊重传统社会的口号而“合理”化。菲尔德豪斯不得不指出,到1945年,绝大部分非洲殖民地都远未解决改造旧社会结构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未能完成马克思所说的“重建使命”。 另一种是在北美洲,殖民主义者的残酷屠杀使土著人口锐减,土著文明中断,现存的美洲文明嫁接了欧洲和非洲文明的因子。1703年,英属新英格兰殖民当局颁布奖赏屠杀印第安人的法令,规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赏金40英镑。大规模屠杀印第安人之后,殖民者推行黑人奴隶制的剥削方式。马克思曾指出:“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现代工业就不可设想。奴隶制使殖民地具有价值,殖民地产生了世界贸易,世界贸易是大工业的必备条件。”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了1亿强壮劳动力。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在殖民地的成长。殖民统治根源于资本主义的本性,它在能够依靠超经济强制榨取利润之时,决不会实行“纯粹资本主义的方式”,也决不会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制度。可以说,正是因为殖民统治阻碍了殖民地社会的发展,广大殖民地人民才不断地进行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英帝国殖民体系在殖民地人民的不断抗争中走向解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