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素质的“文化准备”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9:11:05 中华文史网 李洪峰《文化学读 参加讨论
此前读过李洪峰同志写的一篇颇受好评的文章《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就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战略,作出不俗的思考,就怎样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好建议。最近又读到他写的《文化学读书笔记》一书,大概知晓,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出前文,答案或许就在他作了比较充分的“文化准备”。 这是一部阅读文化经典书籍的笔记,71篇,涉及80多部(篇)论著。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写的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文艺理论《诗学》,到20世纪德国美学家汉斯·罗伯特·尧斯的《走向接受美学》,国外的有代表性文艺美学论著,几乎都囊括了。 从文艺门类上讲,这本读书笔记涉及的论著,包括小说、诗歌、绘画、雕塑、戏剧、电影、音乐;从学科类别上讲,涉及哲学、社会学、语言学、传播学、心理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历史;就文化思潮上讲,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到20世纪各种各样的现代主义理论,都纳入了作者的阅读和思考范围。内容广,却都属于文化学范畴。80来部(篇)具有坐标性的论著,大体构成了一份契合西方文化学研究基本需求的图书目录。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不少人已习惯于浅阅读,虽在所难免,其弊端也是明显的。浅阅读虽能够收获一些印象式的谈资,但浮光掠影之中彰显的是浮躁心气,很难沉淀为提升阅读者主体素质的扎实“文化准备”。因此,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读书,显得尤为重要。至于读什么样的书,这部《文化学读书笔记》能给人的启发,应有三点:读原著;读经典;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工作需要,有系统地集中阅读某些领域的经典。 关于怎样读书,从71篇笔记的题目,可看出作者的一些主张,即尽量鲜明地把原著的核心观点或对自己有启发的观点提炼出来。诸如,读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标题是“每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在于它的特殊的思想方式和对事物的看法”;读列斐伏尔《美学概论》,笔记强调“艺术作品是人的劳动改造世界和改造人本身的最高表现”;读斯图尔德《文化变迁论》,笔记看重“文化是人类社会世代相传、从一个社会或个人传给另一个社会或个人的后天的行为方式”;读詹姆斯《小说的艺术》,笔记推崇的是“一部好小说绝不会来自肤浅的心灵,加在小说创作之上的唯一条件就是真诚”。每篇笔记内容,主要是梳理概括这些经典论著中一些好的或值得记住的思想观点,有的地方作一些发挥。虽然专业性很强,但表述简明朴实,比读原著来得轻松。 关于黑格尔《美学》,作者在4000字左右的笔记里,围绕“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中心概念,概括出黑格尔关于自然美、艺术美、象征主义艺术、古典主义艺术、浪漫主义艺术等范畴的基本论述。可说是注意抓重点,而又条理清新。没有真读真思考的学习精神,是难以做到这种“笔记”的。做到了,也就在不经意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简明、易懂的文化学传播平台。当然,如果能够按原著成书时间或学科类别来排列各篇笔记顺序,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该书作者的长篇序文和跋文,可为整部笔记的点睛之处。序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旁征博引地讲了为什么提倡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整部笔记,事实上是作者对自己的读书理念的实践。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正是阅读中的“智慧结合”,催生了该书的长篇跋文《论文化价值》。这篇跋文,可以视为作者阅读80来部(篇)西方文化学论著后的独立思考,体现了作者在文化价值的认识上的高度提升。全文比较充分地阐述了汲取文化营养对提升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促进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塑造民族的整体形象的重要作用。跋文中的这样几句话,是值得记住的:“文化的影响,是人类最深远的影响”;“世界上几乎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唯有文化资源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文化缺位的发展,不可能是健康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尊重文化,就要尊重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进步既然须臾离不开文化,那么,就让我们从阅读开始,通过建设学习型社会,去点亮智慧星火,焊接出向前发展的思想链条。 (资料来源: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2011年4月10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