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清初易学》前 言


    目前国内易学界对清初易学研究的状况是,仅限于对个别易学家的探讨,而没有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或者说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几个重要的易学家,而没有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以清初易学为题,想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力图填补这项空白,或许对进一步推动清初易学研究,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特色。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顺治和康熙两朝,即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到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近八十年间撰写刊行的易著。这一时期易学著作,依《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等丛书所收,不下数百种,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涉及。本书取材主要以《四库全书》所收书目为主,因为《四库全书》所收易著,大体反映当时的易学现状。对《四库全书》也非全选,而是选择十多位有影响的易学家或易著。另外也挑选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个别易著,综合起来,可以说代表清初易学的主流。
    导论部分主要阐述清初经学与清初易学的关系。作为清初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清初易学与其密切相关,清初经学的核心是经道合一,经道合一论也必然对清初易学产生影响。从经道合一角度看清初易学,则揭示当时易学的基本特征,这为深入了解清初易学提供了宏观的参考坐标。本书结构除导论外,共分六章,它们是明遗的宋易学、明遗的程朱易学、明遗对宋易图书先天太极说的批评、清廷的程朱易学、儒臣的程朱易学、儒臣对宋易图书先天太极说的辨伪。这六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
    依政治倾向,可分为两部分,前三章为第一部分,主讲明遗的易学,即生活在清初的明代遗民的易学。除孙奇逢外,其他明遗如方以智、王夫之、刁包、张尔岐、顾炎武、黄宗羲、黄宗炎等,大都生活在明万历中后期,约1600年至1620年,尤以1610年至1620年居多。也就是说崇祯十七年即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他们大都在二十多岁至四十岁之间,其政治思想已经形成,清兵入主中原所带来的生灵涂炭,家国变故,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国仇家恨使他们大都对清廷采取抵制与不合作的态度,他们的易学多在借《易》发抒亡国之恨,总结明亡的经验教训。后三章为第二部分,主讲清廷及儒臣易学。清廷易学指由清廷组织撰写的《易经通注》、《日讲易经解义》、《周易折中》,这三本书代表清初官方意识,因此亦可称为官方易学。儒臣易学是儒臣个人的易学。与明遗相比,清廷易学的参与者(除满族贵族外)和儒臣(主要有张烈、陈梦雷、李光地、毛奇龄、胡渭、李塨等)应属晚一辈。他们(张烈、毛奇龄除外)大都生于崇祯至顺治年间,明清易代时,有的尚小,有的未生,总体上说没有经历社会变故所带来的震荡,因此大都与清廷采取合作的态度,开始仕清。他们的政治取向决定其易学,即便是通经致用,也缺乏明遗那种批判精神,而转向借《易》向当权者提供建设性意见,为清廷服务。
    从学术宗旨角度可分为三个部分,它们是宋易学,程朱易学、批评与考辨宋易图书先天太极说。与清初学术直接源于宋明一样,清初易学也源于宋明易学,所不同的是宋明学术争程朱与陆王,因陆九渊与王守仁都没有系统地解《易》著作,所以宋明易学起主导地位的是程朱易学,尤其是程颐的《伊川易传》、朱熹的《周易本义》,不仅影响宋明两代,也对清初易学产生重要影响。清初易学无论是褒程朱还是贬程朱,皆以程朱易学来展开自己的思想体系。即使是对宋易图书先天太极说的批评与考辨,也不是一概否定朱子易学(除毛龄外),他们大都抛弃的是朱子易学中的河图洛书先天太极说部分,对其中包括义理的其他方面还是肯定的,至少不否定。从这个意义讲,与其说他们的批评与考辨开启乾嘉学者复兴汉易的先河,不如说这种批评与考辨客观上帮了乾嘉汉易的忙。
    本书还体现了两个结合。其一是社会史与学术史的结合。从宏观上讲,把清初易学置于明清之际社会变迁大背景中加以考察,指出清初易学与明清之际社会的互动关系。清初易学除了有易学史的渊源之外,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是当时的社会赋予其易学时代特色。从微观而论,每个易学家自己的社会背景又何尝不对其释《易》产生影响。另外,清初易学又与清初学术,尤其是清初经学联系在一起,本书进一步探讨了清初经学与清初易学的关系,进而提示了清初易学的学术特色。在论述每个易学家或易著时,首先概括其学术,然后标明宗旨,从学术角度把握其易学。其二是文献与思想史的结合。本书虽然作为研究《周易》的思想史方面专著,但仍重视文献,从原著出发,以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基础。在征引材料上,尽量全引,而非断章取义,考虑到前后大意,力图完整地把所研究的对象再现出来。在分析每个易学家或易著时,首先追述其治《易》过程,然后再研究其易学宗旨,重点在于揭示其思想,指出其贡献。易学家或易著在解《易》过程中把自己对天地自然、人生、社会、政治诸方面的见解注入其中,这些才是易学的精华,体现中国古代经学包括易学注重诠释的特点,而正是这种诠释不仅赋予易学以时代特色,折射出闪光的思想火花,而且也推动易学发展。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当今也有重要的意义。
                               2004年4月26日作者识于慧忠北里寓所
     (资料来源:《清初易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