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0:11:10 中国民俗学网 张世富 参加讨论
组织 将村寨的青少年组织起来,给他们一些社会任务,安排一些社会活动,是克木人、基诺人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品德教育方法。克木人的青少年都有个头头,带领本村青少年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站岗放哨,招待宾客,护林防火,组织歌舞与文体活动。青少年有自己的活动场,可以在一起谈心、游戏、打猎、学手艺。基诺族的男孩子到了十五岁左右参加“饶考”,女孩子参加“米考”,这意味着他(她)们已经长大成人,能独立工作,独立生活,并应承担社会责任。男孩子离开了家,集体生活,集体劳动。他们在同辈人的集体中,自觉遵守严格的纪律,认真执行社会性任务,如保卫、接待、组织青少年的各种活动,而且他们还有一定的权力调查并处理一般违反道德准则和犯法的事件,如个别青少年乃至成人,对人不文明,不礼貌,不讲卫生,言行下流时,他们有权处理或交请村寨长者处理。 在同辈人的集体中,青少年忠于集体并产生很强的友谊感。他们互相教育。他们在同辈人的集体中,有着自己的“守则”,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互相尊重、平等、忠诚、互助。在集体中的青少年,极少有违法与违反道德准则的。参加“饶考”和“米考”的青少年必须先律己,然后才能律人。他们执法犯法会受到更严厉的制裁,且名誉不好。这对于有自尊心和不愿玷污“饶考”与“米考”声誉的青少年来说,是绝不愿意的。 基诺人男女青少年曾有自己的叫做“尼高撮”的俱乐部。男女青少年在其中有着正常的交往。结婚的男女青年便离开“饶考”与“米考”。几乎每一个健康的基诺人,都要经历一段有组织的生活。克木人和基诺人把青少年组织起来,以便于接受长者的教育和同辈人的相互教育。村寨通过同辈人组织给青少年安排任务与活动,为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动机、训练他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重要条件。 舆论 在克木人和基诺人的村村寨寨,明显地观察到以议论、褒贬、奖励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青少年的言行。在村寨受到社会舆论支持并引起青少年自豪感与荣誉感的言行,可激励青少年发扬它,获得荣誉的青少年成了其他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并引起青少年羞愧和自疚的言行,也可以使他们醒悟并改正错误、克服缺点。这种舆论是发展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制止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大力量。有的青少年由于行为不当,受到舆论指责而感到十分羞愧,甚而寻短见。但是,克木人和基诺人对青少年的期待是殷切的,同时又是尊重、关心、爱护他们的。长者对他们的教育不是强迫而是强调自觉,不是辱骂而是尊重他们的荣誉感和自尊心。村寨的社会舆论或青少年集体的舆论,随时随地都在训练和坚定着他们的道德观念。 (三)拉祜族 拉祜族有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和拉祜普(白拉祜)。西双版纳州的拉祜族住在山区,刀耕火种,从事狩猎,生活艰苦。黑拉祜则是拉祜族生活最苦的一支,住在高寒山区。本调查是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宋地区的黑拉祜中进行的。 拉祜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解放后,拉祜族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生产和生活有了改善,政府还为拉祜族创造了比较科学完整的新文字。 勐宋的黑拉祜男女一律剃光头,只是妇女戴便帽。男女都会用烟袋锅吸烟叶,儿童亦不例外。 过去,家庭中由年长的女性担任家长,女家长名叫“叶协玛”。随着父权的增强,现在已由男性当家长,叫“叶协帕”。不过有的家庭仍由女性家长“叶协玛”主持全家大小事务。“叶协帕”受到家庭成员的尊敬。对外他是家庭的代表,对内掌管全家生产、经济、婚葬、教育、生活的权力。“叶协帕”还主持各种祭祀和节日活动,甚至家庭中成员生病,也由他占卜、送鬼、叫魂。家庭中已婚成员组成的小家庭,仍由“叶协帕”领导。小家庭杀鸡一定要送给“叶协帕”一碗。 拉祜族每年要在十二月过“扣加”,就是过年的意思。过“扣加”一共要用七天。十二月三十日过“扣比”,“扣比”就是“辞岁”的意思。旧历正月初一过“扣斯”(新年之意),过“扣斯”时由一位“叶协帕”主祭,敬“厄萨”(天神),家家献肉、酒和粑粑。曼西凉寨的拉祜族在过“扣斯”时还在村寨里埋一棵“卡结”,就是年树的意思。全村献的食品、祭物都挂在树上,请村寨的长者坐在树下喝酒、唱歌、为全家唱祝福词,其余的人围着“卡结”跳歌。跳歌完毕即将各家奉献的食物用大锅煮熟分吃,人人有份,余下的平均分好,带回家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共享单车照出的种种怪象
- 下一篇:[张继焦]老字号、老商街如何重拾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