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守住承载乡愁的农村传统景观


    农村传统景观文化是经历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形成的乡村风貌,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配合浙江淳安县景区化建设调查,近期,笔者走访了该地区,感到农村传统景观保护已时不我待。
    农村传统景观一般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成。它包括山水、古树、古屋、古桥以及风土人情、礼仪习俗,甚至牧童短笛、晨暮炊烟等特定的农村符号和画面也包含其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江浙一带的农村,还可以看见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和砌成的围墙、戴斗笠的农夫背着犁耙的身影,还能听见老水车吱吱呀呀的转动声,这些农村传统景观,成为乡愁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农村传统景观正在消失,农村传统文化正在衰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珍贵文化资源正在流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考虑当地文化传承,醉心于拆旧建新、拆小建大,使许多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景观、无文化”,镇镇一个样,村村一面孔。二是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基础设施、建筑设计、文化传播等处处以城市理念建设农村,使大量农村传统景观消失。三是受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许多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对城市文化高看一眼,把乡土文化看做守土文化、落后文化。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许多村庄的石板路消失了,百年古屋因无人居住而倒塌了,承载了厚重农耕文明的农桑用具被当成垃圾烧了,农村传统景观文化陷入失语危机、现代化危机、文化缺失危机。
    农村传统景观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守住农村传统景观,就守住了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阵地。而农村传统景观文化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在进行历史文化村镇普查的基础上,对农村传统景观进行整体保护,避免过度的商业开发。再者要正确处理好传承文化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关键是要找到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最佳配置的路径。就一个乡镇而言,农村传统景观文化资源数量有限、布局零散、差异性不够、特色不鲜明,仅凭一乡一镇之力难以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需要跨镇联合、优势互补、产业共建、成果共享。三是要明确农村传统景观文化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和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政府要强化主导作用,加大财政对农村传统景观保护、管理的力度。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村民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传统景观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