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孙军]哈尼族传统节日中的傩文化事像


    在少数民族节日文化活动中,贯穿着一根神秘的中枢神经,闪现出文化之“灵”的光彩,通过节日集会活动的载体,延伸着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尚无文字的民族),形成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本文试图在调查哈尼族传统节日中的傩文化事像的基础上,寻找文化之“灵”的神奇身影。
    文化之“灵”的身影飘忽不定,难于捉摸。然而在节日活动事像中又确实存在,举目可见。连为发展经济,各地新近创办的各种节日也明确提出口号:“文化搭桥,经济唱戏”,用民族文化的灵光异彩吸引客商。在我省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节目中,“跳云南”之所以最受中外来宾欢迎,正因为其中不少节目是古傩舞,内涵丰富,鲜为人知,楚雄州火把节表演的双柏县的“跳虎”、武定县的“扎熊”、禄丰县的“大刀舞”等傩文化节目,充满民族特色,十分吸引来宾。外国专家学者不远万里来到滇中这片古人类的发祥地考察,了解人类始祖“元谋人”、“东方人”的来龙去脉及其活动情况,调查研究中外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异同性。因而,对云南傩文化的研究,正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不少学者的考察文章,已经开始撩开节日文化之灵的神秘面纱。
    哈尼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地农耕民族,在云南人口仅次于彝族和白族。
    由于历史上他们在从北向南游牧迁徙过程中,多以亲族为伍,进入云南后择地而居,部落变为村寨,游牧转型为农耕,开拓了雄奇壮丽的哈尼梯田,创造了辉煌的山地稻作文化,令世人瞩目。由于群山封闭,江河阻隔,他们的主体心灵也深深打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形成了诸多自称,以哈尼、卡多、雅尼、毫尼、布都、白宏等七个自称群体居多,另外还有糯比、糯美、腊咪、期的、各和、哈乌、觉围、觉交、爱尼(雅尼)、堕塔、阿梭、布孔、补角、哦奴、阿木、多尼、卡别、海尼、和尼、罗缅、路别、奕车、西摩洛、阿里卡多、阿古卡多、阿西鲁玛等近30种自称。据汉文献记载,历史上哈尼族与彝族、僳僳族、拉祜族、纳西族等同为氐羌族群,其语言同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二千多年来哈尼族名称虽多,其音义却基本相同,都从“和”音,意为“和人”。而“哈”为“和”的转音,“哈尼”一词不仅蕴含强悍、勇敢之人的意思,“尼”还具有“女性”的含义。正如彝族崇拜虎,自称“罗罗”,意为虎族,称女人为“罗罗婆”即母老虎的意思,反映出哈尼族和彝族的名称均产生于盛行图腾崇拜的母系氏族社会。
    传说哈尼人曾创造过文字,写在牛羊皮上。后在迁徙中遇上饥荒,煮熟吃进肚子里了。所以哈尼族的文字都流传在每个族员的心坎里。这个古老的传说虽然荒诞,但仔细琢磨,却有十分深刻的哲理,使哈尼族的文化传承更加神秘,引人入胜,寻根觅底。哈尼族虽然长期没有文字,但却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农耕文化等现象,哈尼文化神秘而充满魅力,弥漫着图腾崇拜和傩文化的气氛,让人仿佛回到悠远的大自然里,在扑朔迷离的历史长河中遨游。只要留心观察其社会生活,举目可见傩文化事像。
    在哈尼族的主要节日活动中,最隆重、盛大的要数“扎哈特”十月年了。“十月年”有以下祭祀程序:一是在农历九月底或十月初的属兔日,哈尼族的除夕(具体日期要由寨中主祭祀的老人决定)这天,用黄花染糯米饭舂成金灿灿的大粑粑祭祖先。传说,远古时期,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有一棵大树粗壮无比,围着树身马鹿要跑90天才能绕回来,金鸡要飞30天才飞得转来,树上结着硕大的稻果。为了取得大稻果,哈尼先民不知有多少人围着大树砍,也不知砍了多长时间,总算砍倒了参天大树。可是,大稻果也摔碎了,变成许多小稻粒,还压死了不少哈尼先民。后来,人们把小稻粒播种后,获得了丰收。这个古老的传说,叙述了哈尼族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征战中,为获得稻种不畏艰险和流血牺牲的精神。因此,每到“新米节”和“十月年”,哈尼族的子孙都要选最好的谷子,碾出最好的米,染成黄饭,舂成金色的硕大的粑粑,象征祖先用生命换来的硕大稻果,跪拜祭献,不忘祖宗的功德,满足他们的遗愿,辞别旧岁。
    二是于第二天(属龙日)中午,全寨共同杀一头大肥猪,称为“生轰”,家家都分一份,各户煮熟后配以其它供品祭祖。显示全寨都是血缘或地缘亲族,同是一个祖先的后裔。
    三是在哈尼族历法的正月初一凌晨,要做一碗汤圆祭祖,并在房顶上或门前鸣放火药枪,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这天上午,每家都要绑一只公鸡,给全家人喊魂,呼唤三魂七魄和祖先的灵魂回家来团圆过年,哈尼语叫“扎哈昔”。鸡煮熟后,先敬献祖先,然后全家分食,还要留下一部分,让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来吃。这天下午,嫁出去的姑娘要由男人陪着回娘家来探亲,称为“咱候皮”,一般只在姻亲关系之间进行。按传统习俗,凡是嫁出去的妇女,都要从夫家背着礼品回娘家祭祖。叔伯兄弟家也要各送一份礼物,不能缺少。供品送到娘家和亲戚家后,放在托盘中,倒上酒,放好筷,由主人向祖先祭献,客人跪拜在地,娘家和亲戚要热情招待回门的姑娘和亲家客人,并送给回礼(鸡、蛋、肉、耙耙等食品),使亲情关系更加牢固,不忘血统,团结和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