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郑晓云]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7)


    其三,傣族社会中有很多传统习俗有利于人们认同节制生育。在傣族社会中有互帮互助的传统,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农作、建房、婚事,亲友都会前来帮助关照,在农忙时节,亲朋之间都结成搭档,轮流换工。此外,在傣族社会,孤寡老人同样可以得到村中人们的照顾。这些习俗的存在,也使得人们对于子女多少看得并不重要。
    总之,在傣族社会经济因素、婚姻家庭制度的因素以及传统习俗的作用下,傣族群众对于子女的多少,是否一定要生男等汉族农民很看重的问题都有自己独有的、不同于汉族农民的观念。这样一种独有的生育观念含有与现代社会计划生育要求相协调的因子。在今天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这种因子被注入新的政策内容,有了新的文化内涵,从而得到了提升。80年代以来,傣族社会的变迁使傣族妇女打开了眼界。今天,曼飞龙村妇女不愿多生孩子还增加了新的理由:他们认为,孩子多了不但对自己的健康不利,而且也影响自己从事生产劳动,影响家庭经济。
    傣族文化中类似的这种良性因子还有许多。例如,傣族群众互帮互助的传统在今天新的村民小组的形式中找到了依托,得到发扬。如前所述,今天的村民小组已经承担了劳动协作、社会互助、开展文娱活动等职能,成为一种颇具生命力的组织。又如,曼飞龙村的节日,不但保留了传统的节日,还吸纳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从内涵上讲,又增添了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的内容,从而形成了新的节日文化。再如,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很适合亚热带湿热的气候特点,今天他们保留了这种样式,但更新了建筑材料。
    四、讨论
    总起来看,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中,曼飞龙村傣族文化的变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这就是民族文化的重构和合理因子的现代提升。就前者而言,即革除了一些明显缺乏现代理性的因素,如宗教排斥现代教育的因素及婚姻制度的等级性、封闭性等。其它被革除的还有一些陋习,如赶“琵琶鬼”,视双胞胎为妖邪,在河边、河中大便等。在革除弊端之后,民族文化向着现代、开放的方向得以重构。就后者而言,民族文化中一些合理因子被注入新的内容,从而得以理性的提升。如不重生男的因子被注入男女平等、计划生育的内容;互帮互助被注入现代的经济、社会互助的内容等。这样,我们看到曼飞龙村文化变迁的基调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存优择良,它闪耀着现代理性之光。这种变迁尽量保持了文化的继承性,减少了变迁带来的文化震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文化变迁的代价。
    曼飞龙村傣族文化变迁健康合理的取向向我们说明,传统决不简单地是现代性的对立物,那种认为二者冰炭难容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传统民族文化不但有的因子本来就可以和现代性相协调,而且还可以通过重构实现其现代适应。所以,理性地对待民族文化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和抛弃民族文化,不但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还可以在社会变迁中降低变迁成本,提高社会的整合水平。
    曼飞龙的例子不但丰富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现代适应的认识,而且,将其与同样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基诺族文化变迁进行比较,还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对民族文化的理性自觉在文化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基诺族也是我十多年来跟踪研究的对象。他们当代的文化变迁表现出的是另一番景象。近年来,由于种植了砂仁、橡胶等经济作物,基诺族的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观。此外,由于长期重视教育,基诺人民的文化素质与劳动技能也有明显的提高,整个民族获得了世所公认的发展与进步。但与此同时,基诺族的民族文化与发展也成了一个困扰人们的难题:近年来传统的轮作制难以为继,汉族式的砖平房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木结构干栏式建筑,人们穿上了汉族服装,青年人时兴讲汉语、唱流行歌,不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与历史,甚至不留坟墓的传统丧葬方式也受到汉族土葬的影响,向汉族的葬俗靠近。很多对民族文化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传统仪式如上新房、过年俗等都已经或正在消失,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因此,今天基诺族民族文化所面临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基诺族的一位民族长老及一些知识分子估计,基诺民族的传统知识、作为民族历史及文化重要传承方式的歌舞、民族服装、居住风格等等民族文化特质不出20年将会基本消失。笔者目睹了基诺族的这一快速的变化,对于其经济水平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改观深感欣慰,但也对其民族文化一些因子的较快消失感到惋惜与困惑。困惑在于很多基诺人并不看重保存本民族的文化,很多青年人认为,近年来基诺族的显著发展与民族文化并无关系,甚至是由于放弃了传统,接受了新事物才取得了这样的发展。在笔者1985年所做的百人问卷调查中,有83%的受调查者认为应注重保留民族文化(当时表格中列举了民族服装、居住方式、语言、歌舞等要素),而到了1992年笔者再次进行相同的调查时,认为保不保留民族文化无所谓的已多达60%。
    基诺族民族文化一些因子的丧失已经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如在土地使用方式方面,基诺族生活在亚热带山区,在过去,使用土地要严格按照轮歇的方式,即一块山地垦作二三年就放荒十二年后再开垦种植,这样使山地上的树木在开垦后能得到复生,地力得以恢复。但在70年代以后,随着土地的重新调整划分,这一传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其后果是危害了土地、破坏了森林,从而破坏了生存环境,危及可持续发展。再如居住方式,基诺山区环境湿热,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有利于防止风湿等疾病的发生,而今天新房的式样为汉式,直接建在地面之上,其不良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基诺族上述的文化变迁是一种对外来文化不加分析的照搬,是一种本民族文化因子的丧失。文化因子丧失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对其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因而必有其合理性;不加分析地丢掉民族文化中的合理因子,就会降低该民族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及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①f]。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