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张金敏]徽州古建筑雕刻构件亟待保护


    [摘要]本文从徽派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装饰风格入手,分析徽州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构件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揭示徽州古建筑的存在价值与保护状态。文章从现实与传统的关系中提出:徽州古建筑构件作为一种原生态文化亟待保护。
    [关键词] 徽州古建筑;雕刻构件;保护;原生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72(2004)05-0087-04
    

    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境内。“徽州”之称始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汉时称新安郡,唐代称歙州。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钟灵毓秀的山水、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下辖的歙、黟、绩溪、婺源(现属江西省辖)、休宁、祁门等六县,至今尚有大量保存较好的明清封闭式庭院住宅。这些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世代繁衍而同族聚居的村落、住宅,不以规模宏大取胜,而以布局紧凑、装修精美见长。
    由于封建社会营建住宅方面的等级森严,据《明史·舆服志》记载: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庶人称家,住宅建造大小亦受限制。王侯、官员按等级造房,“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画”。而富甲江南、实力雄厚的徽商,在当时社会中除一部分人入仕取得功名外,其他人并没有取得与之相适应的优越政治地位。他们企求建造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且又富丽堂皇与王侯官邸争雄的住房,只能遭到封建法规限制。因此,这些富贾在营建房屋时就不得不在封建贵族华丽的府宅之外另辟蹊径,在整体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建筑内部则尽量追求精巧华丽、工整典雅。大凡在梁坊、雀替、桩托、轩昂、柱撑、门窗隔扇、隔心、挂屏、檐栏、楼沿、床架、几案和其他家具上的雕刻部件,都镌刻雕镂得新颖别致、风致雅趣,装饰极富美感。
    图1 舜耕历山
    图2 尧舜禅让
    图3 三国故事定军山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成熟的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州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审美倾向。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粉墙黛瓦、马头墙最具特色。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有些地方为发展旅游业,大批量的仿制系列古建筑景点,甚至连兴建影视剧的拍摄基地时,都将目光盯上了徽州古民居,纷纷到徽州山区高价收购木雕、砖雕等古民居建筑材料。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商贩便暗地里私自拆除一些古民居,将这些构件“输”往全国各地,有的甚至流失到国外。据了解,广州某小区就有一幢别墅,里面全是用徽州精美木雕装饰而成。更有某杂志编辑及其朋友的家庭室内装修,竟然是由徽州木雕商贩联合包车,不远千里,为其运输了大批的徽州古建筑构件(主要是木雕),进行装修(余有幸在徽州××斋的照片上得以瞻仰),以至于至今还专门请人定时往木雕构件上擦核桃油……
    因教学关系,笔者曾多次往返徽州写生、考察。为完成学院的科研立项,更利用暑假借助项目主持人杨联教授,实地考察了徽州的大部分地区。在婺源的汪口镇,除了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的俞氏宗祠保存尚可外,整个沿江边而建的小镇,街道两边的民居内几乎没有什么徽派建筑装饰所应有的雕刻部件及门窗隔扇、隔心、挂屏、床架、几案和其他传统家具,仅仅剩下能维持建筑承重所必需的梁坊、撑柱等。
    究其原故主要是“破四旧,立四新”的文化大革命的人为破坏,加之现在有很多的徽州商贩经常过来收购。据我们借宿的房东主人俞国清先生称:俞氏宗祠当年曾经签约,以人民币25000元的价格卖与文物商贩,是汪口镇的老人们(俞姓居多)极力劝阻,才使得这幢外观气势恢宏、内部装饰精美的“江南第一名祠”免遭拆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