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非寒]谈海州五大宫调保护(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2:11:33 中国民俗学网 孙非寒 参加讨论
四、海州五大宫调的保护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又称口头或无形文化遗产。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其定义的界定,可将其细分为五个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五大宫调属于一种表演艺术,进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海州五大宫调的保护工作通过开展普查后的结果显示,我们从民间收集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并录制了新发现的曲目数十首且被刻制成光盘;在较短时间收集了民间唱本 40多册、曲目 300多首,采集了珍贵的盲人五大宫调唱本,完成录音近一百小时。目前,一部百万字、全面展示保护成果的 《海州五大宫调》已完稿付印。海州五大宫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连云港市财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纳入文化经费预算,并下拨专项保护经费;同时连云港市文化部门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机制,如采集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确立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传承单位,成立海州五大宫调研究所,保证了五大宫调保护工作的开展。不过,在五大宫调的保护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积极性,让全民参与到五大宫调的保护中。缺少了民众,传承无法继续。在这过程中,可以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五大宫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在连云港的广大农村,民众缺少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有些地方民众甚至不知道自己所表演的节目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五大宫调是曾经在历史文明中存在的、但是会濒临失传及灭亡的文化形态。它的产生与地方历史及现代化进程是息息相关的。它是弱势文化,是正在枯萎的民间曲艺中的奇葩。对五大宫调的关注,并非期望它能带给人们切实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唤醒我们对这种濒危文化的敬仰之心、敬畏之感,也可以是对历史的追溯与缅怀。一方面,我们可以搞民间艺术文化节,展示五大宫调的独特魅力,发动群众传播民间艺术文化。通过民间艺术文化节,积极宣传保护五大宫调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全民保护五大宫调的意识。从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软实力标志的层面上着眼,鼓励人们对五大宫调做更多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五大宫调的抢救与保护意识,也逐步增强保护五大宫调的自觉性,形成一种全地方的乃至全国都在关注、支持保护五大宫调的良好氛围。 第二,记录不等于保护。保护五大宫调的途径不单是记谱、录音 、录像抑或是著书、走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更多是在于生态文化下的情景保护。在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当代,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的设备设施记录五大宫调的表演过程,但作为被录音采集记谱下来的光盘光碟,或者是被当作文化遗物的载体放在博物馆,或者是原封珍藏于民众的家里,或者是在课堂作为教材播放讲授学生,都不能起到传承保护的作用。我们应该提倡在现代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的苏北地区,更多地关注五大宫调的传承自然性。马克思曾写道:一切凝固的都将烟消云散。所以记录下来不等于保护。而“我们一方面应注重民间艺术所赖以生存的生活形态的保护”,警觉各种各样——包括今天盛行的方式——“去生活化”的做法,让民间艺术按照应有的生态活在民间,活在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和方式之中[4]。 第三,做好传承人的培养。我们不单是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也不只是注重对五大宫调的研究,最为重要的是做好传承人的培养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它依附于个体的人、群体或特定文化空间而存在。对五大宫调的保护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态的保存,更多的应体现为对那些作为传承载体的传承人的活态保护和传承人的培养。五大宫调国家级传承人赵绍康,1925年出生;刘长兰,1939年出生。二老广收门徒,同时广泛收集、整理海州五大宫调的各类曲牌、曲目,为海州五大宫调保留一批丰厚的遗产,同时也为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曾在前些年的调查报告中特别描述了这一现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一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许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逐渐消亡;一些传统工艺生产规模缩小,市场萎缩,处境艰难;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变化,一些民间艺术不再被人欣赏,有的传统习俗在慢慢消失;青年一代崇尚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逐渐失去兴趣,不愿学习继承;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门庭冷落 ,而这些民间艺人大多年岁已高,如不及时传承,则会使这些“绝技”随着他们的去世而失传甚至灭绝(1) 。针对五大宫调的传承人年龄大了,学的人少了这样的情况,我们要采取鼓励性措施,鼓励民众学习五大宫调,确保五大宫调的传承。 第四,做好连云 港地区 民俗旅游 展示项 目之 一的SWOT分析。S(strength)是优势,W(weakness)是劣势,O(opportunity)是机遇,T(threat)是危险。在许多地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项目,向游客展示。五大宫调作为地方戏曲,向游客展示的做法未尝不可,它展示的是地方文化的独特性。但在保护过程中,要切实做好旅游展示保护的理性分析,论证五大宫调参与商业化的可行性,多注意海州五大宫调商业化运营的弊端。因为一些城市和地区盲目地将保护变成一种生财之道,将挤进保护名录作为工作目标,这背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所以很多学者反对商业化商品化的保护。他们担心这样的状况发生:“将老艺人们组织在一起培训,将民间戏曲搬上严肃的历史大舞台、将祭祀或婚葬的仪式变成有趣的活动进行表演,这些所谓的商品化并不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更快消亡的道路”[4] 。但并不是不可以搬上舞台,只要做好尊重文化生产的自然性工作,做好展示前的合理保护分析。民俗旅游在全国,已经有很多很好的先例,所以海州五大宫调的旅游商品化,也不是没有可能。 五、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化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在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要贯彻落实好政府主导的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方针。加强地方文化保护工作,提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证地区的优秀民间文化得到生存和发展,文化生态得到保护,也才能形成一个区域文化保护与政府扶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大好局面,才能推进社会和谐进步,文明健康发展。通过对保护过程问题的思考,相信我们在使海州五大宫调保护过程中,能想出更多更好的保护策略,使海州五大宫调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 注释: (1) 参见李洪书、姚芝庆《连云港市经济史料》,1985年。 参考文献: [1]朱秋华.大曲小曲及其他———海州五大宫调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46-48. [2]孟慧英 .西方民俗学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14. [3]陶立璠,樱井龙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论集[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4]郑巨欣.民俗艺术研究[M]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本文原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