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


    根据《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国办发〔2017〕25号)》的界定,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传统工艺的振兴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工艺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核心技艺及其内在文化的传承。由于传统工艺的传承是一个动态过程,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相连,多依赖于传承人的口传身授,受制于传承人的个体知识和经验,因此在传承效果的把握上具有较大难度。控制论中“黑箱”理论对于我们认识传统工艺的传承问题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因为传统工艺的传承过程可以看作是“技艺黑箱”逐渐被打开的过程。
    在控制论中,通常把未知区域或系统称为“黑箱”,把全知区域或系统称为“白箱”,介于二者之间或部分可察“黑箱”称为“灰箱”。“黑箱”具有某种功能,但却无法直接从外部观测其内部结构,只能通过观测其输入输出的关系及动态过程去探究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征。比如人脑就可以看作是一个“黑箱”,它具有学习、记忆和思维能力,但是我们对其实现这些功能的内在机制却尚不清楚。控制论创始人之一艾什比在《控制论导论》中曾说:“所有的事物,实际上都是“黑箱”。并且,我们从孩提时代起直到老态龙钟,一辈子都在跟黑箱打交道。”在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中,“黑箱”其实无处不在。“黑箱”又具有相对性,对于某一研究对象,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黑箱”,对于另一部分人可能是“灰箱”或“白箱”。而且随着时间的演变,原来是“黑箱”的对象可能会变成“白箱”。在传统工艺传承中,我们对“技艺黑箱”的研究,主要把认识主体定位在师徒制之中。
    与现代工业不同,传统工艺立足于特定的历史、民族和地域,有独特的工具、材料和技艺系统。如果说现代科学及其技术转化代表着人类求真的理性诉求,那么传统工艺所秉持的知识体系更多具有向善求美的伦理内涵,指向人类内心的精神世界。传统工艺的传承,向来以师徒相授、口耳相传、行为示范为主要范式,伴随着很多口诀、行话、禁忌、俗信,其本质是手工艺人内在知识和经验的传承。这种知识和经验大部分无法量化和通过实验来证明,它内嵌在手工艺人的头脑中,通过“手心一体”的操作表现出来。单纯从传承的层面来讲,师傅是传承主体,师傅掌握的工艺知识是传承客体,徒弟是接受主体。师傅的知识体系存贮在大脑中,并与其工艺技巧和操作程式融为一体。师傅需要通过语言、图录、动作等一定的方式将技艺传递到徒弟身上;徒弟对某一技艺的学习和掌握需要通过反复观察、实践、领悟,师徒间建立默契,才可以最终掌握师傅的技能。因此,师傅所掌握的核心技艺、个人经验和诀窍,对于初学的徒弟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技艺黑箱”(甚至这个“黑箱”内的某些知识连师傅也没有意识到),徒弟掌握师傅本领的过程就是一个“技艺黑箱”逐渐变“白”的过程。
    “技艺黑箱”里的内容大多是与主体紧密融合的知识,这种知识属于波兰尼所言的意会知识(隐性知识)。根据波兰尼的理论,人类知识分为两类——编码知识(显性知识)和意会知识(隐性知识)。编码知识是可以被清楚表达和明确分类的知识。对于传统工艺而言,主要包括工艺材料、工具相关的科学知识,如材料的生物学、物理学特征,工具的使用程序、主要功能等都是公共性的知识;另一类是关于工艺行业内的规范性公约、行规制度、禁忌俗信、通用艺诀等,从业者人尽皆知,但具有适用范围,是一种嵌入的编码知识。编码知识不属于“技艺黑箱”内的知识,因为它只是与工艺传承相关的最基础知识。但从根源上讲,编码知识源于意会知识。意会知识(隐性知识)是一种与主体融合、很难被明确表达和交流的知识,具有意会性、经验性、层次性,它是“技艺黑箱”内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对工艺材料的辨识、调配、利用能力,关于工具的使用方式、手法、力度等应用能力,关于工艺产品造型、色彩、质感、题材等创作能力,关于从艺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审美取向和态度等。在传统工艺的传承过程中,师傅的举手投足和言语间其实都充满着意会知识(隐性知识),这一知识需要徒弟去领会、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因徒弟个体天赋及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加之师傅的教学能力和主观意向不同,传承效果会有显著不同。正因为此,有些传承人能成为大师,有些传承人只能成为普通的从业者。
    “技艺黑箱”的存在,既影响知识持有者,也影响知识接受者,因而导致传统工艺领域的师徒相授模式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一种情况是,师傅主观上愿意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徒弟,比如在家族传承中(父子相承或母女相承),理论上应该是完全传承某一技艺的全部精华,但受师傅的表达能力和徒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可能会导致部分技艺的弱化、变异或失传;另一种情况是,师傅在教授技艺时主观上会有所保留,即使徒弟天资聪颖,也未必能够得到全部技艺精华,从而导致某些核心技艺的失传。由此看来,“技艺黑箱”的存在是不利于传统工艺的有效传承的,但“技艺黑箱”又是客观存在的。近代西方的产业革命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对传统工艺产生颠覆性的冲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打破了传统工艺中“技艺黑箱”的垄断,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其工艺生产都是可以量化和准确控制的。因为其工艺知识已经被编码,剥离了不确定的意会知识,材料、工具设备只需按章使用即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今天的传统工艺传承中应努力把“技艺黑箱”内的内容编码化,化不确定为确定,让”黑箱“变白。因为被编码后的意会知识会蜕变为编码知识,可以脱离主体而存在,为更多人所共享。当前我们强调的专注坚守、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正是从“技艺黑箱”中延伸出来的。只有发挥工匠精神,打破“技艺黑箱”的垄断,才能实现技艺传承的效能最大化。但这种打破不是要消灭“技艺黑箱”(事实上也不可能消灭),而是实现一种知识转化,把某种技艺的精华最大程度地传递下去。由于“技艺黑箱”与个体相连,个体知识是不断发展的,“技艺黑箱”内的新知识会不断产生,而且不能短时间内实现交流和共享,从而也保证了传统工艺持有者的个性特征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毋庸置疑,“技艺黑箱”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工艺大师的产生,也保障了传统工艺品所具有的机械工艺品所永远不具备的人性温情。
    换一个角度看,传统工艺中的“技艺黑箱”体现出一种不同于暴力、身份和财富的权力——知识权力。权力的拥有者掌握着某种工艺知识的制高点,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在业内具有较大话语权。在传统工艺的传承过程中,师傅的权威正是建立在这种对工艺知识的专有和垄断之上的,徒弟对这一知识渴求的欲望越大,师傅所拥有的工艺知识所彰显出来的权力越大。这种知识供需所突显出的张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某一工艺在社会上发展空间的大小。在当代,传统工艺的发展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状态,与“技艺黑箱”的存在不无关联。濒危工艺种类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动因就是其所具有的“技艺黑箱”已不具备吸引力,或者与社会脱节,或者失去功能,知识权力处于失语状态,必然走向没落。
    总之,传统工艺中的“技艺黑箱”是柄双刃剑,它一方面阻碍了大量技艺知识的有效传承和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又确立起工艺权威,激发创造性工艺产品的产生。在传统工艺传承中,我们应该关注传承人的“技艺黑箱”,通过观察、模仿、对话等多种途径探求“黑箱”内的知识,推动核心技艺的有效传承。同时也鼓励传承人弘扬工匠精神,发挥创造能力,生成更高级的技艺知识,多出高质量的作品。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研究”(14YJC760052)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