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二十四节气:大自然时间变化的秘密(4)


    唐朝开元年间,僧一行奉诏制定《大衍历》,他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负责中原一带测量的南宫说奉命在今登封告成镇建周公测景台,成为古代地中概念的实物见证,也是唐代那次天文大地测量的标志性纪念物。
    唐代以后,中国进行了多次系统的天文观测,无不以周公测景台为重要观测点。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元代郭守敬主持的观测。
    这次观测范围空前,郭守敬设立了27个观测点,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
    郭守敬亲自参加了测量活动。在河南,他亲自主持建造了登封观星台,这是27处观测点最“高大上”的观测设施。
    观星台实际上是一个升级版“圭表”,把过去的八尺改为四丈高表,表上架横梁,石圭也进行了改进,使得测出的日影精密得多,连续观测横梁影子的长度,可以更精确地推算回归年长度和二十四节气时刻。
    幸运的是,观星台保留至今,成为那次测量活动唯一的实物见证,也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天文台之一。通过“四海测验”,郭守敬得到大量数据,测定出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节气的精确时刻,测出一个回归年365.2425天,即365天5小时49分12秒,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钟。这些成果,帮助郭守敬制定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授时历》。
    
     三、节气在今天的生活中还有作用
    “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后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这一古老的阴阳合历的一个重要部分。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养生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并衍生出了很多民俗、歌谣、诗文,至今仍在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并且还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并不亚于世界公认的‘四大发明’。”在申遗最初的文稿中,常松木这样写道。
    观星台太重要了,登封在二十四节气申遗过程中被赋予重任,不但负责撰写申遗初稿,还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申报专题片的一些重要内容。
    央视头次来,逢霜降、寒露节气,霜降出红薯、摘柿子、做柿饼,画面不错。“寒露种麦正当时”,拍摄种麦让常松木作了难。如今机耕十分普遍,老百姓都不喂牛了,跑了几个乡镇,也找不到耕牛。最后好不容易在半山处找了一户养着一头牛、一头驴的农家,拍摄了犁地的画面。
    央视第二次来是冬至时节,闫松涛提议拍摄吃饺子画面,于是,登封大冶镇垌头村摆起了千人饺子宴,那壮观的场面,为申遗宣传片增添了浓郁的民俗风情。
    “二十四节气”历时久远,在社会巨变的当下,它的存在有何现实意义?此次申遗成功,又会对人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著名学者余世存近日推出《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在他看来,节气在今天的生活中仍起作用,它不仅只是遗产,也是“旧邦新命”的生活和文明模式。
    参与申请文案制定审阅的刘晓峰教授则认为,只要我们还想去亲近自然,“二十四节气”就是值得我们保护到未来的遗产,它作为一种文化,是中国人思考和自然之关系的结晶,无论对今天还是未来的中国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本版配图均为老树给《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一书所绘二十四节气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