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从现代角度解读二十四节气


    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学者余世存作品《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恰逢此时出版,称得上第一部从现代角度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
    余世存多年研究,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第一次说明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作者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在中国人千百年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介绍;又从现代人的视野出发,理性地分析了时间的功能,证实中国人将律历并称的意义。
    书中信息量非常大,涉及天文、地理、农学、生物学等方面,古典诗词、现代诗也引用非常多,如阿垅的诗、里尔克的诗、穆旦的诗等等。此外,本书语言优美,有非常多的抒情。比如“惊蛰”:“当然,中国人更熟悉龚(龚自珍)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有鲁迅的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一代代的先行者希望唤醒人心。据说嗜欲深者天机浅,那些本能生活的、那些沉溺于欲望中的人,与天地沟通的灵性、智慧是极为浅薄的,他们的一个表现就是贪睡。冬去春来,在惊蛰时分,那些装睡的人,那些昏睡的人,那些贪睡的人,他们未必听得懂天地间的雷声?未必明了天上雷公的愤怒?”读到这样的文字,相信读者会非常带劲、特别提神。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除了重温节气文化之外,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快节奏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的生活超越了时间的某种限制,时间对我们来说只具有背景符号的意义。作者在书中引用一句话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我们今天都知道刷存在感,但我们大部分人视而不见这种时间中的节气或烙印。比如很多人身体不调,上火发炎,脸上长痘痘等等,都是丧失时间感的结果。再比如我们都有自己的生物钟。一个人从国外旅行回来,我们都知道他要倒时差,调到位了,他的胃口、他的精力才能恢复正常。所以说,现代人仍离不开时间。
    余世存在得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仍然点出了二十四节气与众不同的意义:跟其他大多数中国的非遗文化如昆曲、京剧、宣纸制作技艺、珠算、剪纸等有所不同,节气是关于时间的文化。一般的非遗文化多指一门古老学问、技艺,是“地方性知识”,即使仍传承下来,但也属于遗老遗少或说小众的。节气的不同在于,它在今天的生活中仍起作用。因此,节气不仅只是遗产,它也是“旧邦新命”的生活和文明模式。
    余世存认为,遗憾的是,大多数中国人不仅日用而不知,而且很多人也淡忘了节气之于文明的本体意义。事实上,节气是鲜活的存在,它不是只属于“地方性知识”,不仅与民众的生活世界有关,也跟全球的时间演变有关,跟文明有关。节气时间已经超越传统农耕生活,而进入到现代大都会生活,让人在节气时间中认识自我、获得安顿。
    节气属于是中国人、北半球人进而人类文化中的实践果实,现代化以来的几代中国人都希望“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他相信,从节气时间开始,中国对人类贡献的时间开始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