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二十四节气:秋分——凉风习习,碧空万里


    
    黄卓绘
    今日秋分。
    时至秋分,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这是一个美好宜人的时节。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是《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对于秋分的描述。其实,在之前对于春分的叙述中,也曾出现过一字不差的描述。秋分与春分如同一对双胞胎姐妹,有异曲同工之妙——直射点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当此时刻,地球上发生着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南北极同时可以看到太阳,分享着同一个白昼;当你站在赤道线上时,就会发现任何物体都没有影子,见证“立竿不见影”的神奇;在北纬45度线上,任何物体的高度和影子一样长。
    古人重视秋分,有秋分日于西方祭月的习俗,但是并不一定每个秋分都是圆月,一旦遭遇距离旧历八月十五较远的秋分,祭月就显得有些不应景,因而后来将祭月的习俗调整到中秋节。但秋分与月亮,秋分与思乡,秋分与愁肠,却纠结成千年的缠绵。
    【物候】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已旺,所以不再打雷了。二候蛰虫坯户。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秋分之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降雨量减少,所以湖泊与河流中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便开始干涸。
    【民俗】
    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成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竖蛋:在每年的秋分这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在做竖蛋实验。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送秋牛:我国很多地区,秋分有挨家送秋牛的习俗,即在二开红纸或黄纸上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辞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禁忌】
    我国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意思是说秋分节气忌讳打雷闪电。
    点绛唇
    谢逸(宋)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晚晴
    杜甫(唐)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养生】
    保持神志安宁: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日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
    防止燥邪入侵: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等。
    多食酸味果蔬: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辣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原载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9月23日第7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