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7)

【108】赵世瑜:《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
    【109】[法]谢和耐(Gernet,J.)著、耿升译:《中国和基督教》(Chine et Christianisme),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110】王铭铭:《逝去的繁荣:一座老城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1】张佩国:《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张思:《近代华北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农耕结合习惯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年;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12】蒋竹山:《晚明江南祁彪佳家族的日常生活史--以医病关系为例的讨论》,孙逊、杨剑龙主编:《都市、帝国与先知》,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113】[美]韩森Hansen.V.)著、鲁西奇译:《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中古契约研究》(Negotiating Daily Life in Tradi-  tional China:How Ordinary People Used ContracLs,600-1400),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陈瑛殉:《明清契约文书中的妇女经济活动》,(台北)台明文化出版,2001年;陈瑛殉:《灶头锅尾:清代以来民间妇女生活史料的发掘与运用》,(台北)立诚书局,2009年;胡中生:《明清徽州下层社会的非常态婚姻及其特点》,《安徽史学》,2001年第3期;胡中生:《明清徽州的人口买卖与婚配》,《安徽史学》,2003年第2期。
    【114】王振忠:《清代前期徽州民间的日常生活--以婺源民间日用类书目录十六条为例》,陈峰主编:《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王振忠:《一个徽州山村社会的生活世界--新近发现的“歙县里东山罗氏文书”研究》,《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卷,古籍出版社,2000年;王振忠、陶明选:《晚清徽州民间社会生活管窥--(新旧碎锦杂录)抄本两种整理札记》,《安徽史学》,2006年5期。
    【115】卢建荣:《墓志史料与日常生活史》,《古今论衡》,1999年第3期;卢建荣:《从在室女墓志看唐宋性别意识的演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25辑,1997年;陈弱水:《试探唐代妇女与本家的关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8:1,1997年;刘静贞:《北宋前期墓志书写活动初探》,《东吴历史学报》11,2004年。
    【116】刘铮云:《口供中的故事》,《古今论衡》,1999年第3期;刘铮云:《史语所所藏内阁大库档案中的疾病与医疗史料》,《古今论衡》,2000年第4期;冯尔康:《2004萧公权学术讲座--乾嘉之际下层社会面貌:以嘉庆朝刑科题本档案史料为例》,台湾的纯智文教基金会赞助,中正大学历史系主办,2004年;周祖文、金敏:《清代刑科题本中的小农家庭经济:以527件服制命案为中心的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1期。
    【117】黄正建:《从小说游仙窟看唐人的衣食住》,《唐文化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小田:《江南场景:社会史的跨学科对话》第二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18】石焕霞:《关于乡闱的记忆、叙述与想象:以清代士人笔记为中心的考察》,《福建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
    【119】扬之水:《古诗文名物新证》,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120】常建华:《简涛〈立春风俗考〉》,《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
    【121】经君健:《试论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本质联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
    【122】常建华:《论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的变迁》,《南开学报》,1994年第4期;万木春:《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朱力:《中国明代住宅室内设计思想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96~128页;肖丰:《器型、纹饰与晚明社会生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文献:
    [1]田居俭。略论中国史学研究方法的变迁[J].历史研究,1986(2)。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涕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杜正胜。什么是新社会史[J].新史学(台北),1992(4)。
    [5]蒲慕州。生活与文化(导言)[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6]王玉波。中国传统生活方式[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7]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现代化的文化透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8]黄正建。关于唐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现状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9)。
    [9]黄正建。韩愈日常生活研究--唐贞元长庆间文人型官员日常生活研究之一[A].唐研究(第四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澳]安东篱。太平天国运动前夕扬州城的日常生活[A].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都市繁华:一千五百年来的东亚城市生活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1]郑丽。跨越国界的文化网络--新加坡兴化人的庙宇与仪式传统[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9.
    [12]米歇尔·伏维尔。历史学和长时段[A].J·勒高夫等。新史学[M1.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3]冯尔康。中国社会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M].北京:三联书店,1992.
    [15]小田。“一日史”的意义--论历史维度谱系与整体史[J].河北学刊,2010(6)。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