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苑利]中秋与非遗文化


    编者按: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吃月饼、赏月成为这一佳节的传统节目,月圆家圆人团圆成为这一佳节人们最美好的心愿。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苑利老师长期致力于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究。中秋佳节之际,本期讲坛特邀请苑利老师讲述中秋与非遗文化保护的关系问题。
    

    苑利
    

    各式各样的“兔儿爷”形象
    

    在南方,人们中秋耍“香火龙”情景
    精彩阅读:
    ■除丰富的节日饮食外,中秋节在传承中华民族浓重的家庭观念、家族观念,在促进家庭团结与家族和谐等方面,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秋节的每一样有代表性事物都具有美好的寓意,都象征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都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只要保护好、传承好这些传统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能因此而发扬光大,我们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也会因此而得到彰显。
    作者简介: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民族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日韩文化源流等方面研究。代表作有:《韩民族文化源流》、《龙王信仰探秘》、《中国民俗学教程》(合著)、《从稻作文化看韩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合著)、《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合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干部必读》等多部。
    

    中秋习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因时值旧历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它的活动是以月亮为中心进行的。拜月的习俗,在上古时代就有了。月亮是因反射了太阳的光芒而呈现出皎洁的月色。因此,自远古始人们不仅拜日,同时还拜月。这是一种对自然的信仰力量。据史料记载,早在夏、商、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拜月习俗。
    中秋节从何时而起呢?据考证,中秋节起源于唐朝的赏月习俗。唐朝,可以说是一个“爱好”月亮的朝代。每到农历的八月十五,人们都会聚在一起赏月赋诗作画。所以在当时关于月亮的诗歌特别多,关于月亮的画也特别多。唐朝初年,这一习俗还主要流行于上层贵族、文人墨客中,可到了唐朝中后期,这一习俗便走入寻常百姓之家。到了唐朝晚期,这一习俗开始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民俗节日。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关于中秋节的文字记载,至少在汉语文献中我们尚未发现。然而,当时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使们,已经把这一习俗带到了东瀛日本。
    到了宋朝,中秋节的习俗达到顶峰。如《梦粱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由此可见,宋朝时中秋之夜市井已经因中秋的到来而热闹非凡了。明清时期中秋习俗小有变化,其标志赏月已经不再是中秋节的第一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拜月习俗风行开来。赏月与拜月是有区别的。赏月,是一项抒发雅兴的活动,而拜月则是对月亮发自内心的虔诚。
    说到拜月就离不开“月亮码儿”。“月亮码儿”就是祭拜月亮时用的月神的“神像”。为了表明圆圆的神像是月亮,人们会在“月亮码儿”上画上嫦娥和她的侍女,或是画上捣药的玉兔、桂树和月宫。据说历史上每到中秋,人们都会从市上请回“月亮码儿”,傍晚时摆在院中。“月亮码儿”的前面还要摆放供桌,上面摆上“五供”,再将代表吉祥如意的水果,如石榴、桃子等放置其上。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拜月的时候,男性是不能参加的,拜月通常由家中女性长辈主持,全家的女性及孩子双膝跪地拜祭月神,祈求一家平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