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城里春节放花炮习俗在弱化?(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4:11:38 北京日报 2012-02-03 第9版 记者 王东亮 金可 参加讨论
现象四:中年“炮粉” 家在禁放区索性不放 家住洋桥附近的中年市民高先生一家今年也没怎么燃放鞭炮,主要是因为家附近没有宽敞点儿的场地。 站在阳台, 高先生指着外面对记者说,现在小区里到处都停着汽车,小区外不远就是超市、加油站,公共设施多,来来往往的人也多, 想找个踏实放炮的地方挺难。再说, 今年全市的禁放点增加到6.4万处,小区春节期间也加强了燃放管理。高先生觉得, 为了安全,虽然不能出家门就放炮, 但感觉也挺好。 家住建外的中年市民孙先生也改了过年燃放鞭炮的习惯,因为当地是政府划定的禁放区。对北京市实施这样的措施, 孙先生表示完全能理解:“在部分地区实行禁放是为了公众安全,既然附近没地儿放,干脆就不放!” 【专家点评】 为安全值得改习惯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书介绍,历史上,北京就有禁放之处,对燃放时间也有限制。现在,喜爱燃放烟花爆竹的市民肯定也想节日过得既安全又喜庆,那不妨改改家门口放炮的老习惯,找些燃放的安全地点尽情享受。城市发展了,禁放点增加是必然的事儿,人们的燃放习惯也要随之调整和改变,适应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不便”。再说,城区里也有部分地区封锁了车流量较小的路段供市民燃放鞭炮,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这些地方撒欢儿玩儿花炮。 记者观察 喜炮年龄断代 年青一代淡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燃放花炮的人群存在年龄断代。在受访的百名市民中,10岁至25岁的“年青一代”对放花炮比较淡然,真正的燃放主力都是35岁至55岁的中年人。而10岁以下的孩子们,虽然参与放鞭炮的多,但多半是被家长带去的,自己并没有“选择权”。 多年从事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市安监局调研员李文洁对记者说,北京市1993年开始禁止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13年后的2006年改为在指定时间和地点燃放烟花爆竹(即烟花爆竹“禁改限”)。调查发现,多年的禁放和禁放教育,在一些人心里形成了燃放烟花爆竹不是好习惯的印象。 “我觉得在北京实施烟花爆竹禁放后,学校和家长都在‘妖魔化’鞭炮。”家住海淀区的王振元告诉记者,他的外孙平平今年刚参加工作,提起放鞭炮,平平脑海里还是小学时老师描述的“鞭炮炸伤摘眼球”的恐怖景象。 而且,民俗专家分析,年轻人不爱放炮与现在的家庭结构也有关。过去,燃放花炮是一种群体行为,主要是小伙伴们一起燃放,一起快乐。但如今家家只有一个孩子,出于安全考虑,家长不会允许孩子与同是未成年人的伙伴一起放炮,孩子们那种一起快乐的感觉自然也就没有了。 采访中,不少年纪在50岁以上的人都认为,过年放鞭炮的习俗会减弱。市民苏先生说,春节放鞭炮这种年俗的传承现在是靠三十多岁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来进行,两代人娱乐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影响传承。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我们回不回家过年:《中国新闻周刊》特稿
- 下一篇:2009各地中秋习俗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