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升蝶]《红楼梦》与元宵节(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6:11:07 红楼梦学刊微信公众号 落笔升蝶 参加讨论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即写元宵节,在这万家欢庆团圆的夜晚,甄家却经历了亲情离散的悲苦,诸钗中第一个出现的人物英莲,就是在看社火赏花灯时被拐子拐走的,曹雪芹把元宵佳节的热闹气氛和英莲被拐的凄楚形成了鲜明对比,是为“喝醒天下父母之痴心”。也正是这个小小故事的引入,使得读者感受到曹雪芹对人生无常的诸多感慨。本来平淡幸福的甄氏一家,瞬息之间便接二连三、牵五挂四的遭受一连串打击,最终走向了“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三、闹元宵之贵族狂欢 (一)暗写闹元宵之元妃省亲 《红楼梦》中第二次描写元宵节是在第十七、十八回中元妃省亲之时,曹雪芹将元妃省亲这热闹非凡的时刻融入到家家团圆的节日里,对元宵节的描写被对皇家威仪的描写掩映其中,似雾里看花,镜中望月,有种过节非节兮的感觉。但曹雪芹又能将两者有效的合二为一,断断续续却又千丝万缕,如“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早见灯光火树之中,诸般罗列非常”等,这诸多笔墨描写,把贾府“玻璃世界,珠宝乾坤”的情景写的如诗如画一般,元宵佳节的景致中显现的是皇家威仪的盛大,元妃省亲的恢弘中又时时不忘元宵佳节的气氛。 上述这些描写的意义何在?首先不能排除是贾府往年过元宵节的一种暗示,此番更为富丽堂皇只是为突出元妃省亲这一盛事。再者,两种情形的对比描写,应该也有两层深意:其一,贾府现状正是繁华着锦之时;其二,骨肉分离之元春在此时与家人团圆,或许也是终生只此一次的团圆。至此,书中第二次描写元宵节的情节告一段落,直至第二十二回,元春自出灯谜儿命大家猜,并且每人也作一个,这才是第二次描写元宵节的完美收尾,这一阶段,贾府内外处处装扮得花团锦簇,灯光灿烂,充满着一派喜庆吉祥,透露着贾府正处在荣华正好的极盛时期。 这次描写元宵节的情节中,曹雪芹虽然已写元妃省亲为主调,但也巧妙的融入了几种独特的元宵节民俗,如“拜佛”、“回娘家”、“猜灯谜”等。 本回提到元春出宫之前需走完三道程序:其一,用过晚膳;其二,宝灵宫拜佛;其三,太明宫领宴看灯。其中,“宝灵宫拜佛”即元宵节的特有风俗之一。宝灵宫,一般是指道家的寺观,因正月十五是道家的上元节,所以是日在道教寺观内进香祈福也就约定成俗了。久而久之,这一习俗也融入民间,不过民间的善男信女进香祈福多是在三元宫(即天宫、地宫、水宫)。另外,在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尤其河北一带,不少农村仍然保持着正月十五回娘家的习俗,《红楼梦》中元妃省亲这样重要的情节被安排在元宵节这一天,是作者受到这一习俗的影响有意为之,还是无意相撞,有待各位方家定论。 “猜灯谜”这一习俗被曹雪芹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每人所制的灯谜寓意更是和各自的结局有很大关联,这种写法也是曹雪芹刻画人物的独特写法之一。“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因这一游艺活动多在春节期间举行,故又称“春灯谜”,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猜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灯品”条云:“有以绢灯翦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其中“藏头隐语”,即指谜语。开始时是好事者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谐声”等格,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红楼梦》的春灯谜共有八首,分别出自元春、贾母等几个主要人物之手,曹雪芹赋予其奇特的预示功能,使得这些灯谜诗带有了一种神秘的“谶语”色彩,但也确是书中人物性格和文化涵养的写照,而“猜灯谜”本身也是元宵节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所以,历来文学作品中写到元宵节必然有灯有月,灯月相映才是表现元宵佳节的最佳写作手法,而曹雪芹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笔下的元宵节与众不同,“是元宵之夕。不写灯月,而灯光月色满纸矣”,是为自难自法的不写之写,这种欲说还休,欲掩又藏的写作手法,令读者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对贾府如何度过元宵佳节产生了无限好奇。批者论及此种写法是“一语带过”,但笔者以为并非如此,曹雪芹此处的欲擒故纵之法,既是为了突出以写省亲为主、写元宵为辅的独特对比写法,也是为后文细写“岁首祭宗祀,元宵开夜宴”留下无尽悬念和诸多伏笔。 (二)明写闹元宵之元宵夜宴 《红楼梦》的五十三回、五十四回是描写元宵节的重头戏,曹雪芹在此时开启了全聚焦模式,把贾府众人在元宵之夜如何摆家宴、行酒令,如何看戏赏钱、听书弹曲、莲花落、放烟火,晚辈如何敬酒等描写的精细入微,元宵节之喜庆,之热闹,之喧哗,也被描绘的淋漓尽致。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戚序回后总评:“叙元宵一宴,却不叙酒,何以青菜?何以馨客?何以盛令?何以行先?于香茗古玩上渲染,儿榻坐次上铺陈,隐隐为下回张本,有无限含蓄,超迈獭祭者百倍。”邓云乡先生在《红楼风俗谭》一书中说:“《红楼梦》所写元宵,与历代数不清的文学作品中所写元宵,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即别的文学作品中,写到元宵,不外是灯市、鳌山、天街、明月等等,都是街上的热闹,出游看灯的热闹……而《红楼梦》却别树一帜,不写天街灯市的火树银花、摩肩接毂;撰写荣国府中元宵夜宴,花团锦绣,欢歌笑语。”这些都说明,曹雪芹对元宵节的描写,突破了历代文人借元宵节抒发情怀的局限性,把叙述的重点从灯市集会的广阔空间,挪至公府侯门的府中内院,从“人约黄昏后”的普通百姓人家的元宵节,转至“勋业昭日月”的贵族豪门子弟的元宵节,是其乐融融到奢华艳丽的转笔,也把贵族之“闹元宵”与民间之“闹元宵”的不同抒写无遗。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刘宗迪]遥看牵牛织女星
- 下一篇:[祁建]两圆相遇其情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