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陈美东:中国古代历法概说(2)


    中国古代天文学要预报日月五星的位置,有了这些周期之外,当然远不能预报出每一天,比如说我们现在,太阳月亮五星在什么 位置,如果光有这个数据是不行的,有了数据,我们就只能解决一个大的周期性问题,比如说,月亮,我们只能讲29天半以后,月亮在什么地方,但是我们不能 说,一天以后,月亮在什么地方,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历法家引进的第二个要素就是所谓的天文表格,给出了一系列表格,这些表格可以讲是这些 天文周期数据的一个细化的结果比如说,对月亮的运动,我们知道,月亮的运动并不是均匀的,并不是在天上,在恒星背景之前运动,并不是每天都走了一个度数, 不是的,而是不均匀的,为了解决这些不均匀的问题,人们就譬如以月亮为例,人们就给出了一个月亮运动表,这个表,给出了每一天月亮运动的状况。通过一天, 比如说,29天,望了以后,过一天它运动多少度,再过一天,运动多少度,这个表格,就是以一天为单位,给你一个数据这个就是运动表,这是月亮运动表,还有太阳运动表,我们知道,月亮的运动比较快,一天大约平均运行13度多。太阳的运动比较慢,一天平均运行一度,所以,在中国古代历法里面,给出的太阳运 动表是以一个节气为单位。所谓一个节气就是15天多了,给出一个太阳运动的状况。这个叫做太阳运动表,还有五星的运动表,也是每经过15度,给出一个运动 的数据,等等。这类表格有多少呢?中国古代大概不少于22种这样的表格。这些表格的意思,就是把原来我们讲的天文数据,这个大的周期,300多年的一个周 期,细化了,给出一个更精细的日月五星运动的状况。这些表,一般来说,都是通过实测,实际的测量得到的就是每天都进行测量。这个测量,并不能用肉眼进行观 测,必须制造很多精密的仪器,设计一套测量的方法来进行推算,得到,这类表格的得到,我觉得,也是同样跟中国古代的滚与天文数据的得到一样,每提出一种, 或者每提出一种概念,天文学的概念,天文学表格的一种设想,也是天文学发展的一个标志。而这个表格也跟数据一样,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准确,不断地 精确。
    第三个要素,我给它叫做法,方法,测量的方法,计算的方法,我们刚刚讲的无论是天文数据也好,天文表格也好,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呢?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 的呢?就以月亮为例,朔望月周期就是月亮圆缺的周期,29天多为例,我们知道,月亮哪一天圆是很难测出来的,肉眼很难判定,是15这天月亮圆还是16圆还 是17圆,所以这个肉眼的观测是非常困难,所以一般的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并不采取直接观测月亮圆缺,而是采取测量。月亮的交食的时候,就是发生月食,发 生日食的时期,我们知道,如果一旦发生日食或者月食,必然是如果是发生月食,必然是月亮和太阳相距180度,正好是月亮应该讲最圆的那个时候。而这个东 西,中国古代有很多观测记录。
    比如说,我们知道1000年以前的某一次月食。某一天某个晚上的几点钟,发生月食,我们又知道1000年以后,又发现了一次月食,已经知道这两个月食的日 期,除以之间的月份数,我们就可以得出非常准确的29.53059日,这个数据就是这么一个用大的历史尺度的一个时间,时间尺度进行测量。回归年长度怎么 得出来那么准确呢?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测量回归年长度,测量冬至的时间,是用一根八尺的表,每天中午测量它哪一天是最长的时间,那天,日影最长的那天,那 天就是冬至。大家可能没有进行过测量,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8尺的表要表端它的影子是很淡的,问题还不止与此,因为在冬至前后的两三天,三四天,它日影 的长度几乎是不变的。很难用肉眼观测出来。所以在公元前5世纪,人们用这个方法进行冬至时间时刻测量的时候它的误差要达到三天,可能差到3天,都认为前三 天的尺度,比如说今天是冬至,但是人们当时用这个方法测量,认为前三天是冬至。所以这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用一种新的方法数学方法和测 量方法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呢,这个方法起初是我们又要提到祖冲之的方法,他并不测量冬至当天日日影最长的值,而是测量冬至前后,5、6天,日影长短的变 化,接着,利用数学的手段进行推算,这样推算的结果,祖冲之得到的结果,他的误差大约是20刻。大约就是0.2日。他的误差是0.2日,到了郭守敬的时 候,他的表用四丈高表,不是八尺了,表高,高到四丈,提高了5倍,而且,发明了用小孔成像的原理进行了测量,他对日影的测量也非常清楚。
    他测量的结果的误差,大约就在1刻左右,十几分钟。他的误差就到十几分钟,同样有了冬至时刻的这么准确的测量,或者叫测量方法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回归 年长度的测量,也就不断地准确了,再一个,我要讲的法的第三个要素,法里面还包括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所谓数学方法的应用。
    我们知道,已经有了数学的表格,或者是数学的数据,还不足以来预报任意时刻的日月五星的位置,有了表格,我们充其量只能知道月亮每一天,它的运动状况,那么,这两天之间的任意小时,任意时刻怎么算呢?于是中国人发明了数学的方法,来进行逼近。不再用再去测量,而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拟合,来进行逼近,用数学 的手段,来反映在这一天内,月亮运动的变化规律。这就是所谓的数学方法的应用。这个数学方法中国古代也是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跟数学是连在一起的。一般来讲,在早期, 在新秦或者汉代以前,人们一般利用所谓线性内插的方法,所谓一次差内插法,就是把月亮在一天内运动的变化的时间,认为是均匀的是均匀变化,那么已经知道这两天之间太阳运动变化的两个点,要求任何中间的一个点,我们就可以用线性内插的方法。认为它运动变化是均匀的,这 就是一次差内插法。致畸上月亮的运动,并非均匀,我们刚开始就讲了,而是相当复杂的,于是到了公元604年,有一个天文学家叫做刘焯,他在皇极历里面,发 明了一种叫做二次差内插法,就是把月亮在这一天的运动,看成是匀加速或者是匀减速的。这个就比原来月亮运动的真实情况,又真实得多了。
    实际上,月亮运动也非均匀速或均加速的。所以到了元代郭守敬以后,就发明了三次差内插法。更准确地反映了月亮运动的规律。关于这些数学方法,我们刚刚讲的这些内插法是604年刘焯发明的。而这个方法在西方,也在牛顿的时代发明了。
    第四个要素就是理论。中国古代的历法,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它不是一般的定性来描述,日月五星的运动,而是定量来描述。来进行推算。它的基本理论,就是你所 给出的历法,必须符合天象的实际运动。必须接受天象的不断地检验,不断地接受天象运行规律的变化而变化。就是你的主观思想,你给出的历法的这些计算方法, 必须符合月亮运动的真实规律。这是中国古代历法家的一个主导思想,而进一步为了落实这些指导思想,他的一个技术路线就是先之以精测,继之以密算,首先,要 精确地测量,通过测量掌握日月五星运动的基本规律。继之以密算,接着用数学的方法来拟合来推算,这是符合现代科学的精神。也是现代科学方法的基本方法。我 们知道,一旦谈起科学,必须讲数学,你没有数学的模式,没有数学的推算,好像一般很难被人家承认是一种科学,而中国古代的历法,我想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和我们现代人理解的科学,是非常接近的。当然,限于当时的条件,限于观测的条件,它的精度也许还不是那么高,限于当时数学的发展水平,它的逼近的程度,还 不是那么拟合,但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历法家,几千年来正是本着这样一个思路,这样一个理念,这样一个指导思想,进行着几千年的实践,把自己的工作,提 高到越来越高的水平,无论是对于天文数据的推求精度,天文表格的测算精度,以至于数学方法的精密程度,都一步一步往着精确化,理论化的方向推进。于是谱写 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光辉篇章。
    我们刚才讲的中国古代天文学讲了半天,一些先生可能知道,西方的天文学一般是以轨道,几何学作为它的基础。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的一些基础的理论,是建立在 代数学的基础上,所以我们一般来讲,把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的数理天文学,中国古代的历法,叫做代数学的体系。数理天文学的代数体系。而西方的天文学一般被称 为,数理天文学的几何体系。这两种体系,是不同的思路,东西方的科学家面对的同样是一个天空,看到的依然是日月五星的运行,但是,在精测这一点上我想中外 科学家都是一致的,但是在用数学的方法,怎么样进行逼近的时候,中国人多采用了代数学的方法,我们刚才讲的内插法也好,高次函数法也好,都用代数学的方 法,而西方人一般是采用几何学的方法。这两者各有长处,各有自己的特点,所以,讲东西方的天文学,可以讲是彼此辉映,并驾齐驱,二者互有长短,我想今天要 介绍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