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柯杨]简论春节的内涵与价值(2)


    二、春节是中国人对自己历史文化记忆的一种强化
    岁时节日的创意和安排,一方面是人们对难以捉摸的时间进程的认识、利用和一定程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人的主导性与能动性;另一方面,人们又设计出一系列仪式,把自己家庭、家族、乃至整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加以强化,使其世世代代得以延续。作为民俗文化重要内容的仪式,最初是原始信仰的表现,后来随着文明的拓展和社会的进步,则增添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内容,成为影响和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春节期间的“祭灶”仪式是火崇拜的遗留,“请先人一同过节”的仪式是祖先崇拜的延续,“祭土地”的仪式是自然崇拜的表现,放鞭炮、贴门神、挂红灯、贴春联是为了求吉避凶,而除夕夜吃团圆饭、守岁、给孩子们压岁钱、给长辈拜年、走亲戚等仪式,以及春节期间的行为禁忌和语言禁忌等等,都是为了凝聚群体力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发挥了促进文明礼貌发展的作用。
    普通民众最懂得“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道理,他们所创造并辈辈遵循的种种仪式,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历史文化的记忆和传承。我这里之所以用“强化”二字,是由于春节里的一系列仪式,是建立在年年重复的循环周期的基础之上,具有叠加、层积、反复的特点。失去了人人可以参与的仪式,春节就不再是春节,而变得和平常日子没有什么不同。人的一生,几乎都是在一个又一个连续不断的仪式中度过的,它们包括岁时节日仪式、人生仪式(诞生、成年、结婚、祝寿、丧葬等)和日常生活仪式(开学、毕业、拜师、出师、开幕、闭幕、乔迁、远行等)。对宗教徒来说,当然还有宗教仪式。这种种仪式,虽有庄重、热闹之分,繁冗、简易之别,但只要你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圈中的一员,就得按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办事,若有违反或疏忽,就可能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甚至谴责。众多的仪式,必然会占去一个人一生中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它们却使日常生活情趣盎然,有滋有味,体现着生命的旅程,留下了永恒的怀念。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说它是人类生存的方式也罢,说它是束缚人们的枷锁也罢,反正你是无法摆脱的,这就是民俗文化强大制约力的表现。
    春节种种仪式给我们的重要启迪,就是作为人类群体,不能忘却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存在。许多仪式不但使平淡的日常生活绚丽多彩,也显示了以人为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宽厚心态,反映出可贵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当然,传统仪式并不等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了种种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有一种倾向却令人担忧,这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被遗忘和丰富多彩生活过程的被淡化甚至取消,一切都陷入“缩减”的旋涡之中,一切都直奔“主题”而不再需要过程。真诚的友谊缩减为应酬,真个是“清茶淡话难逢友,浊酒狂歌易得朋”;崇高的爱情缩减为性,经受考验的漫长恋爱过程被认为是多此一举,被一见倾心,关门上床所取代;写信缩减为打电话;读书缩减为看电视;大自然的美景被压缩到了宾馆前厅;美味的饭菜被压缩为引不起食欲的快餐;理想被压缩为一个字——钱;道德被压缩为另一个字——假。总之,一切精神价值都被缩减为实用价值,执著的追求被一时的感官享受所取代,这可说是文化商业化、社会市场化的必然恶果。其实,作为调整人际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化重要环节的各种仪式,尤如一个个阀门或种种润滑剂,是和谐社会秩序得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保证,淡化或取消必要的仪式及其过程,必将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和人们情绪和心理的变异。所以说,强化有价值的文化历史记忆,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项迫切任务,有待于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有人说,春节里的许多仪式“是封建迷信活动,应当取缔”,这是极左思潮余毒尚未肃清的表现,本人绝对不能苟同。什么是迷信?迷信乃是对蛊惑人心的谬论的信仰,如我国出现过的法轮功、美国的大卫教、乌干达的恢复上帝十戒运动、日本的奥姆真理教等等都是真正的迷信组织——邪教。而民间的求神、拜佛、祭祖、算命、看风水等等活动,应当叫做“民间俗信”。因为,它们不但不蛊惑人心,反而是慰藉有困惑、有疑难、有痛苦、有不幸的人们的心灵。我始终认为,整个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至今仍十分有限,人类思维与理智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洞察世间事物的能力,也受制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早期性和局限性。人类的生存危机和精神、情感、心理方面的大量困惑与需求,是当前的知识水平和科技水平难以完全解决的,而社会上大量出现的不平、不公和不合理现象,以及贫富差距的拉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等等,则更加导致了人们对命运的相信,再加上人们对未来的强烈预知欲望和面对两难选择时的许多迷惘和不确定性,这就使民间俗信活动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空间。许多俗信仪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心理平衡和情感宣泄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也往往能转化为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正是在这些文化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在巴黎正式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才明确把“预言与神谕”、“具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的、预言式的、宏观宇宙的和宗教方面的信仰和实践”纳入了必须保护的范畴。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于2005年5月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中,也强调指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对于民间信仰应该给于足够重视,因为民间信仰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它是从采集、渔猎、游牧或农耕文明社会传袭下来的文化遗产,其中有一定的合理内核,在文化发展中也发挥了特定的历史作用”。(第157页)这部书中还深刻阐明:“民间信仰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科学达不到的地方,就有民间信仰发生的空间。即使科学发达的今天,宇宙间也有大量人类未知或至今无法认识、无法解释的领域。民间信仰将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第158页)所以说,动不动就给民间俗信扣上“封建迷信活动”的帽子,把烧香磕头、祭拜祈福一律斥之为“愚昧”的人,其实也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意义毫无所知的“愚昧”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