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萧放]端午民间文学的形态及其文化功能[1](4)


    [1] 本文为《中国端午节·民间文学卷》前言的一部分。我的博士生董德英同学对本卷的搜集整理有重要贡献。
    [2] 【德】约瑟夫·皮柏著,黄藿译《节庆、休闲与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第38页。
    [3]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2年,第452-453页。
    [4]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9年,第450-451页。
    [5] 华安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华安县分卷》,1993年,第189页。
    [6]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辽宁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辽宁卷),中国ISBN中心,2008年,第758页。
    [7] 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编《湖南民间歌谣选》, 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
    [8] 孤王:指楚怀王。
    [9] 忠良:指屈原。
    [10] 吊屈原(四首), 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编《湖南民间歌谣选》, 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
    [11]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239-240页。
    [12]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山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山西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268页。
    [13]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河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河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3年,第163页。
    [14]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河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河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3年,第163页。
    [15]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吉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吉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5年,第134页。
    [16] 漳州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漳州市分卷》,1991年,第159-160页。
    [17] 漳州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漳州市分卷》,1991年,第162-163页。
    [18] 漳州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漳州市分卷》,1991年,第164-165页。
    [19]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江西卷弋阳县分册),1988年,第10页。
    [20]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江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江西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3年,第608页。
    [21]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9年,第421页。
    [22]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江苏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江苏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8年,第323-325页。
    [23]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河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河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4年,第137-138页。
    [24]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9年,第480-481页。
    [25]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宁夏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宁夏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6年,第466页。
    [26]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安徽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安徽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8年,第558页。
    [27]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陕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陕西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461-462页。
    [28]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四川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四川卷》(上下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4年,第388页。
    [29] 如果要进一步了解谚语的性质与总体情况,可参阅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辑的《中国谚语集成》总序。
    [30] 浙江、上海、南京、湖北、河北、山西、甘肃、内蒙等地均有流传。
    [31] 指雨多。
    [32] 午:指端午。
    [33] 上几则山东谚语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第556页
    [34]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河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河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3年,第602页
    [35]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河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河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4年,第627页
    [36]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宁夏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宁夏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6年,第472页
    [37] 中国民族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上海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上海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0年,第642页
    [38]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北京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北京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333页;
    [39]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9年,第611页
    [40]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甘肃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甘肃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0年,第618页
    [41]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9年,第543页
    [42]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甘肃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甘肃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0年,第618页
    [43] 五虫:即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
    [44]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甘肃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甘肃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0年,第618页
    [45]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9年,第542页
    [46]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山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山西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416页
    [47]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山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山东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8年,第493页
    [48] 又作“端午不戴艾,死了变个猪八戒”。
    [49]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山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山东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8年,第493页
    [50]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安徽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安徽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8年,第477页
    [51]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安徽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安徽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8年,第463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