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项目:口头传统和互联网(4)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1:11:09 通道项目 通道项目组 参加讨论
3. 通过连接地图的方式来阅读 连接地图中的敞开式页面指得是通道项目中提前设置好的可选择路径,您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利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可用途径。当然您不能像使用维基那样随便登入、登出规定好的序列,但是这正是电子场所的特征,而恰恰又是技术场所所缺乏的特质。书本中没有设定好的“后退”键,也没有可点击的链接。 4. 通过分支来阅读 您可以使用无数选择中的任何一种方式来发掘每个节点,但是这本书试着在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融入一些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打断正常的线性书面逻辑太多次,那么就不能立刻回到之前的出发点。而且这些与外界各种媒介链接的分支都是死的;音频、视频等等不能被强制加入这两者中间。您可以一手点击鼠标、另一手拿着书本探索分支内容。当然书本的一些自身特质会限制其模拟电子场所(和口头场所)技术的程度。 在人们开始恐慌之前,目前媒介实验只能发展到这一步。我们不能彻底改革书本技术、并强迫其转变成为一种跟其本身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我们思想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一种文本排列心理,我们已经认定了这种由页面、段落、章节、其他按顺序排列等组成的顺序。这种心理如此根深蒂固,它会像计算机系统一样自动运行。不管我们是不是喜欢这种做法,事实上我们的思考和交流过程都已经程序化-技术程序化了。 但是至于文本媒介与普通文本相比,能多支持多少内容-这正是我们为何研究《通道思想》-你可以“点击”这本变形的书,并随着阅读的展开描绘您自己的路径。没有任何一种“硬件”文本可以完全模拟口头传统和互联网,当然书本可以自身进行一定的变化,但是它仍然是一本书。如果我们按照建议写这本书,它可以达到两方面互相关联的宗旨。这本书揭示了技术场所内各种情况是如何综合并互相影响的,而且提醒我们非线性的参与性技术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的实验目前只能进行到这一步是有原因的。 最后我们再稍微谈及一下很重要的一点。您会发现有些话题在通道项目的不同节点中会重复出现。您将有机会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衡量它们的重要性,而且也会有多次机会熟悉关系网中的每个节点。我在此想申明一点:不管是前面我们谈及的书还是维基都具备这一关键特质,而且我们是出于两方面原因考虑才这么设计的。 1.第一:“反复” 和“重复” 之间的根本区别是通道项目的一个关键特征。一方面这两者之间的不同与口头传统和技术之间的不同很相似,同时另一方面,这两个特征与文本技术(TT)又是不同的。 “重复”需要在线性框架内提前设定好次序,换句话说也就是技术场所环境内。每个实例都需要前面的例子理解其含义。这种认知结构会产生一定的结构重点、或是厌倦:而重复也可能会产生有效或是恼人的效果,这都取决于作者如何处理这一转换过程。 而“反复”则是单独发生的,而且每个例子中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含义也会不同。就好比说,“从前”这个短语就是具有反复含义的,而不是重复含义,因为这个短语预示着一个事件将要发生-比如《格林童话》。口头场所和电子场所的网络-导航中经常使用到反复这一手法。 2.第二,我将反复这一手法加到通道项目中意在加强研究。因为我们需要多条通道进行导航,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多条通道“到达”目的地-不管“目的地”到底在何方。不管您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导航,你都可以找到到达中心思想的通道、以及通向各个目标点的不同路径。 请记住:我们不是只有文本这一单项通道引导我们、替我们做决定、或是提前决定未来旅程的每个步骤。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在每个连接口创造了多个机会允许我们选择多种路径,从开始、到结束、以及中间的连接点,我们都可以自行决定去往何妨。而且反复这一手法也让关系网保持运行、并保持其生命力。 随着我们不断深入项目,我们会发现通道总会与书本或者是维基其中一个相符,因此请记住:口头传统和信息技术是具有反复性的,而技术则是具有重复性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韩晓东]断裂、整合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 下一篇:[高荷红]满族说部的文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