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甜]口头传统[1]在网络社区中的传播与认同——以三苗论坛的蚩尤传说为例(7)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2:11:32 三苗论坛 2011-5-11 13:59:00 石甜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 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尹虎彬译.中华书局,2004年 2. 巴莫曲布嫫.《口头传统·书写文化·电子传媒--兼谈文化多样性讨论中的民俗学视界》,刊于《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2期 3. 比尔·盖茨,《未来之路》,辜正坤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 布鲁范德著.《美国民俗学》,李扬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年 5. 陈国钧,《贵州苗夷歌谣》,文通书局,1942年 6. G. Gesemann, Studien zur südslavischen Volksepik (Reichenberg:Verlag Gebrüder Stiepel, 1926). 转引自《故事的歌手》 [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 尹虎彬译,中华书局,2004年,第13页 7. 顾颉刚,《顾颉刚: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年 8. 郎维伟,《四川苗族社会与文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 9. 李廷贵、张山、周光大主编.《苗族历史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 刘魁立,《刘魁立: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11. 龙光茂编著,《中国苗族服饰文化》,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年 12. 隆洛德 编纂,《卡勒瓦拉 : 芬兰民族史诗》,侍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13. 马学良、今旦译注,《苗族史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年 14. 帕里《荷马、帕里和胡索》,AJA,52:34-44,Jan-March, 1948;转引自《故事的歌手》 [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 尹虎彬译,中华书局,2004年,第4页;帕里(Parry),《1934年6月18日-10月19日在南斯拉夫德工作报告》第14页,转自《故事的歌手》,[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尹虎彬译.中华书局,2004年,第20页 15. 潘定衡、杨朝文主编.《蚩尤的传说》,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 16. 潘定智.《从苗族民间传承文化看蚩尤与苗族文化精神》,刊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年 04期 17. 彭兆荣、龚坚,《口头遗产与文化传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小说歌"为例》,《民族文学研究》 2009年2期,119-123页 18. 潜明兹,《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商务印书馆,1996年 19. 田兵编选.《苗族古歌》,贵州人民出版社,1979年 20. 吴晓东.《苗族《蚩尤神话》与涿鹿之战》,刊于《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4):18—22. 21. 伍新福.《论蚩尤》,刊于《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2):70—75. 22. 伍新福.《重评蚩尤与苗族族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苗族古史研究述评之一》.刊于《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1)75— 78. 23. 吴正彪.《蚩尤神话和苗族风俗浅探》,刊于《黔南民族师专学报》, 1999年 04期 24. 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25. 乌日古木勒,《史诗艺人的生活史研究_对哈萨克族民间艺人卡孜姆的访谈》,《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 27,2008年第2期 26. 熊晓辉,《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苗族蚩尤戏》,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4-15 27. 萧梅,《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28. 杨鹓,《族源·战争·迁徙·部落·民族——苗族《蚩尤传说》的文化史价值》,刊于《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 03期 29. 杨汉先,《威宁花苗歌乐杂谈》,原文发表于《社会研究》第五期,二十九年七月十日;见《贵州苗夷社会研究》,吴泽霖、陈国钧等著,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175-178页 30. 佚名,《埃达:冰岛史诗》,石琴娥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 31.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2. 尹虎彬,《古代经典与口头传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33. 尹虎彬,《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三十年》,刊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年5月第3期,总171期. 34.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35. 周星.《从“传承”的角度理解文化遗产》,刊于《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七辑,苑利主编,学苑出版社,2009,第1-20页。 36. 岑应奎.《蚩尤魂系的家园——走进中国苗族文化中心雷山》,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 37. 朱荣艳, 《新疆口头传统文化现状思考》,《民族论坛》,2009年 第01期 (本文载于《文化遗产》201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陈金文]《一幅壮锦》故事的前故事
- 下一篇:元宵节中国人的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