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尹虎彬]刘秀传说的信仰根基(3)


    3.地名传说
    这类传说为“遗物型”故事。也属于近乎历史纪述型。地方风物是一地之特有景物,它包括人工物和自然物,如村、城、店等;桥、井、台、泉、潭等人工遗留物;山、岭、岗、洞、沟、坑等自然景观;寺、庙、庵、观等文化景观。为了增加传说的可信度,人们习惯于根据自己的地方性知识将传说合理化。柳田国男谈到传说和地方性问题时这样说过:“传说在最初流传时会无可避免地与树木、桥梁、岩石等等产生联系,也就是说经过一段地方化过程。但是,类似风物随处可见,所以还不能把这些特征当作推断传说地方性的依据。神仙落座的树木、英雄落脚的岩石等,并非只有一处,全国各地都有,而且与地方信仰有着密切关联。”④历史和地方志记载中与刘秀有关的地名遍布全国,这说明刘秀传说的历史很悠久,也说明相关的民间信仰是全国性的。地方性的特点反映出的是口头传统为了保持稳定性而产生的变异,从表演层面来说是为了便于讲述者的讲述,因为讲述人总是以自己熟悉的地方性知识来演述故事,同时,它也增加了传说的可信性。河北柏乡县流传一则《斩倒石人问柏乡》的传说。柏乡城北十五里,有个村庄名叫光武庙,它就是当年刘秀斩石人的地方。村中有石碑“汉光武斩石人处”,传为乾隆御笔题字。
    《柏乡县志》卷三⑤和宋代周煇《北辕录》也记载了这个故事,⑥可见这个传说是很悠久的。《柏乡县志》卷二:千秋亭,在县北十五里,去旧鄗县八里。本州志,光武斩石人处。今人康迈千编《王莽赶刘秀》收入一篇《刀砍石人问柏乡》的传说,情节同上所述。晒衣村(洗马村)传说很多。《南宫县志》卷二:晒衣村,在城南十里,旧志云,光武遇大风雨,晒衣于此,故名。康迈千《王莽赶刘秀》中有一则传说叫《一片晒衣村》:如今南宫县有一片晒衣村,据说就是刘秀当年晒衣服的地方。河北省广宗县有一则传说《洗马潭和洗马村》。《深泽县志》卷二:息马村在县南十二里滹沱河北,光武曾息马于此,今讹为洗马。《深州志》有凌消村、芜蒌亭。《饶阳志》有麦饭亭,皆云光武渡滹沱河处。史书中的记载,为传说之来源。⑦深县至今仍流传《大凌消》的传说。⑧华北地方志提到的与刘秀有关之地名可以从地方志中略见一斑。⑨
    4.扳倒井和马刨泉的传说
    刘秀故事中,扳倒井和马刨泉传说最为广泛,华北各地方志中所记比比皆是。在这些传说中,刘秀已被神化了,他的一些行迹遂成为民间祈愿的对象,各地多见的“光武祠”说明了传说的根在于信仰。《邯郸县志》卷二:扳倒井在城西北二十里。世传光武为王郎所迫,至此饮马,偶无汲具,遂扳倒饮之。今井尚倾侧如故。《乐陵县志》卷二:七十二井,在北路大桑树庄,井周围七十二,名铫期井,传为光武屯兵处,大将铫期所凿。内一井名扳倒井,制尤奇。一名江米井,甜凉如冰。雪坠井者,浮而不沉,盖异迹云。① 扳倒井的传说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都有流传。近人韩维藩采录的《王莽赶刘秀》传说记载了河南项城的史迹与传说:该地有一汉代留下之破碎城址,为南顿城,城东门有一口老井,名叫扳倒井。这井是斜的,在井口的石上留有一马蹄印子。有一座“光武庙”,庙里的石碑还记载了刘秀扳井这个传说。② 任县流传一则《马刨泉》之传说。③
    5.刘秀与庙宇起源之传说
    寺、庙、祠、庵、宫、观等人工物,为拜祭物所,所拜祭者常与传说中或史上的名人有关。刘秀传说中把蜘蛛救驾,庙里藏身这些因素附会到里面,最终又说明,天下的庙皆为光武帝敕封。刘秀封庙都为附会之说,但它们反映了民众对刘秀这个帝王的崇拜,将神权、皇权交织在一起。由这些传说,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易州后山大庙也传说为刘秀敕建,因为天下的庙都是刘秀修建的。河北安平流传《圣姑庙的传说》:刘秀被一洗衣女所救,她泼水成河,截住莽军。刘秀为报恩而修了这座圣姑庙。④湖北界首有一化古寺,当年刘秀古寺藏身,巧借蛛网诱骗莽兵退去。刘秀登基,下旨修建了该庙。⑤枣阳有个感恩寺,刘秀败走枣阳城,庙里藏身,蜘蛛结网,迷惑王莽,得以逃生。⑥刘秀喝了村姑的麦仁汤而解了饥渴,做了皇上后又饱无甘味,虐杀御厨。后来,又于民间查访,请来当年的村姑,品尝往日的麦仁汤。这个传说有些讽喻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但是,我对这类传说的兴趣,在于它与河北民间后土老母一口米饭救刘秀的传说是一脉相承的。后土救主的故事原型就是村姑救驾的故事,这个故事比比皆是,再普通不过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