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中国传统史学的批评模式(2)

传统历史家审判历史,褒贬古今,着眼点往往立足于现实,只因传统史家慑于专制政治之淫威,不敢直面当代,于是就只好以古讽今。例如,唐代刘知己抨击历史上帝王之间的争权夺利,讥刺的却是当朝的政治;宋代孙甫《唐史论断》贬斥唐代朋党之争,讽喻的是宋朝的党争现实;吕祖谦《东莱博议》以周代割地,影射赵宋皇帝割地求和等等,都是以古代政治讽喻现实之作。其中,以司马光《资治通鉴》对现实的影射最具典型性。在北宋政治中,司马光是以守旧而闻名的。他撰修《通鉴》时,正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皇帝支持下推行改革变法之际。司马光反对变法未能得逞;乃退而编《通鉴》,借讥喻历史以影射时政,诋毁政敌,攻击王安石及其变法措施。
    例如,《通鉴》卷二四五记载唐朝朋党之争的历史后,司马光随即抒发议论说,君子为公而正真,小人行私而结朋党,两者如冰炭不同器,水火之不相容,为人君者能否明察"君子小人之辨",这是区分"明主"还是"昏主"的界标:"是以明主在上,度德而叙位,量能而授官;有功者赏,有罪者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夫如是,则朋党何自而生哉!彼昏主则不然:明不能烛,强不能断;邪正并进,毁誉交至,取舍不在于己,威福潜移于人。于是谗慝得志而朋党之议兴矣……故朝廷有朋党,人主当自咎而不当以咎群臣也。"
    在司马光编录这段历史之前,朝廷因王安石推行变法,守旧派起而反击,新旧两党之争兴起。在司马光看来,神宗皇帝拒谏言亲新党,行新法讲财利,实乃重用奸佞,导致朝廷上执政与谏官"迭相攻毁,分为两朋,有如仇敌",朝政混乱,对此,神宗皇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司马光又不敢明明白白地直言指陈,遂隐约其辞,借抨击唐文宗昏庸不明致使朝廷朋党相争之史事,含沙射影地指责了重用王安石推行社会改革的宋神宗。
    指桑骂槐,借骂古人来诋毁攻击今人,是传统历史家施用影射法术的又一做法。从历史看,这类谩骂死人,指彼而喻此,隐隐约约讽刺攻击侮辱现实生活中政敌的历史家,可以说是代不乏人。袁宏《后汉纪》、习凿齿《汉晋春秋》抨击汉魏之际曹操父子"假人之器,乘人之权,既而以为己有,不以仁义之心终,亦君子之所耻也!(11)"明里虽在骂古人,暗地里却是在攻击当时辅弼晋室而欲觊觎神器的权臣恒温,这一点当时人就已指明。又如宋朝石徂徕《唐鉴》,文中抨击唐代奸佞当道而乱天下,以攻击当朝政敌夏竦。至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更可谓传统历史家擅搞影射法术的集大成之作。
    褒古以贬今是传统历史家影射史学的第三个特征。这方面的例子,如司马迁撰《史记》,特辟酷吏与循吏二传,在《酷吏列传》中,作者用大量篇幅描述汉武帝时的酷吏如张汤、杜周之徒贪赃枉法的残暴行径;而在《循吏列传》中,作者又特意为五位正直而能律己的循吏树碑立传,并且发议论说:"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这里褒扬的五位循吏清一色都是前朝人物,无一是汉武帝的手下,这与《酷吏列传》两相映照。很明显,司马迁正是通过对前朝循吏的赞扬,按先朝故实以校当代政治之所不逮,讽刺和贬斥本朝吏治的残暴酷烈之现实。
    褒古以贬今往往被历史家用来对付政敌。例如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就多处采用过这类影射术,明里褒扬古代人,其实是棉里藏针,隐隐约约地贬斥自己的政敌。《通鉴》卷二二五载录历史上常衮辞禄的事迹后,司马光发论说:"君子仕浮食于人,衮(常衮)之辞禄,廉耻存焉,与夫固位贪禄者,不犹愈乎!《诗》云:'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如衮者,亦未可深讥也。"虽是赞扬古人常衮辞禄,实际上却在影射王安石"固位贪禄"。据记载,司马光在编写这则历史以前,曾与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辩论过财政问题,当时王安石曾说过:"昔常衮辞赐馔,时议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禄"云云,司马光当场反驳道:"常衮辞禄位,犹如廉耻,与夫固位贪禄者,不犹愈乎!"《通鉴》对常衮的评价,很显明是这场争论的继续,且评史之文,几乎与当年廷对完全一致,末尾还恐时人不明就里,加上"未可深讥也"一语,其矛头指向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数千年的宗法-专制社会中,历代皇朝的专制统治者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制控舆论,愚昧人民,动辄滥施文字狱,钳制言论。生活在毫无言论自由之境域中的传统历史家,借助于历史这一席之地,隐约其辞,含沙射影,发表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发泄胸中愤闷之情,从社会学的意义说,影射史学的出现和存在,无疑是具有历史的合理处和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具有强烈入世干世取向的中国历史家,一面想以历史"经世致用",干预现实,参与政治;一面又镇慑于当朝专制独裁者的淫威,胆怯慎微,不敢直言陈说,公开表达自己对时政的看法,说话作文多所隐晦,因此,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影射史学,从本质上说属于人类自身变态以后的产物,是人类本性受到扭曲、自我意识沦丧消失的表征之一。
    从科学史学的维度看,这种将历史与现实进行简单比附、以古讽今的影射史学,把政治角斗场上的争论引入历史操作中,使历史学本身发生异化,沦为政治斗争的手段或工具,沦为现实政治的婢女;这对于历史学的科学性学术性来说,犹如釜底抽薪,抽去了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而赖以存在的基础,使中国历史学在数千年中,始终被拒于科学殿堂的大门之外。
    注释:
    ①《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史评》
    ②刘知己:《史通·人物篇》。
    ③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古今人表说》。
    ④《左传·成公十四年》。
    ⑤《春秋公羊传·定公元年》
    ⑥《晋书·习凿齿传》。
    ⑦《宋书·范晔传》。
    ⑧《宋史·石介传》。
    ⑨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
    ⑩陶蜒:《钟惺史怀序》。
    (11)袁宏:《后汉纪》卷3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