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阳]《中国创世神话》再版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1:11:30 民俗学博客 陶阳 参加讨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孙瑜同志通知我,《中国创世神话》要再版,使我感到十分高兴。自1980年出版,82年重印过一次,书销得较快。我常收到外地的读者来信索书或让我代购,书店无书,只好回信向他们致歉。此书出版至今已20余年矣,前辈专家和朋友们的夸奖,是对我们的鼓励。此书曾获华东书展优秀图书奖;2001年又获“山花奖”理论著作一等奖。1990年10月,台湾东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曾印繁体字本发行。现在《中国创世神话》再版,可以满足读者的心愿了。 (一) 二十世纪,人类文化出现了一体化与多极化——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的两大趋势。中国的神话学也在这种大潮流中奔腾前进;中国的神话学界既接受外国的先进文化,又以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立场,进行了神话研究。特别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三套集成的编纂与协会主席冯骥才提出的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工程的启动,使各民族的神话作品也得到全面抢救,形势大好。过去外国人说中国无创世神话,今天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是世界上创世神话最丰富的国家。回顾二十余年来,我国的神话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创世神话的考释、解读与研究,在近20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著述很多,楚帛画上的图公认为是华夏诸族群最珍贵的创世神话资料。马王堆楚帛画及楚文化研究的进展,也大大扩大和深化了创世神话的研究疆域。《山海经》神话的研究异军突起,创世神话、特别是洪水后二次创世神话的研究跨出新的步伐,中原口传神话的采录和研究以及防风神话的发现,神话哲学和神话思维结构及神话原型等的研究,使神话的研究和学科的设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十年来是中国神话学科大发展的时代,人才辈出,神话著述丰盛.出版神话著作的有已故中国神话学会主席袁珂教授的《中国神话史》、《袁珂神话论集》,他的《神话故事新编》、《神异篇》等,为“重述神话”做了可贵的尝试。马昌仪编的《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从五四时代选到建国时期,值得研读。谢选骏的《神话与民族精神》,白庚胜的《东巴神话研究》,刘锡诚、马昌仪的《石与石神》,萧兵的《中国文化的精英--太阳英雄神话比较研究》,叶舒宪的《中国神话哲学》,邓启耀的《神话的思维结构》,吕微的《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潜明兹的《中国神话学》,富育光的《萨满教与神话》,刘城淮的《中国上古神话通论》,陈建宪的《神祗与英雄》、《神话解读》,孟慧英的《活态神话》,徐华龙的《中国神话文化》,吴天明的《中国神话研究》,杨知勇的《宗教、神话、民俗》,陈连山的《结构神话学》,马卉欣的《盘古之神》;钟伟今主编的《防风神话研究》,浙江防风神话是新发现,说明防风这个神话悲剧人物,应重新评价。萧兵、叶舒宪合著的《 山海经的文化寻踪》,以外国神话研究的先进模式解析《山海经》,做出了可贵的尝试与成绩。 关于创世神话中的女神研究专著,有富育光、王宏刚的《萨满教女神》,杨利慧的《女娲的神话与信仰》,过伟的《中国女神》等。牛河梁“女神庙”的考古发现,汪玢玲闻讯便赴实地考察,写了《东西方“早期维纳斯”比较研究》,盛赞了生殖女神的庄严美丽;她还写了《东西方盗火英雄神话比较研究》,赞美了满族盗火女英雄托亚拉哈为民牺牲的精神。女神们的风采纷呈,光辉灿烂。 神话词典,也属神话学发展中的一项。有袁珂的《中国神话大词典》,魏庆征主编的《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翻译的有苏联托卡列夫、梅列金斯基等著的《世界各民族神话大观》,他还编了“世界神话珍藏文库”,已出版古代外国神话若干种。鲁刚主编的《世界神话词典》,有的条目很细。以上词书,蔚为大观。它们无疑为中外神话交流搭起了一座桥梁,功莫大焉。 著作很多,恕不一一介绍。为神话研究做出贡献的还有杨堃、刘尧汉、宋兆麟、刘魁立、乌丙安、程蔷、陶思炎、李子贤、谷德明等。 神话学界的诸位时贤,推动神话的研究和学科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十年来,在神话学的研究中,我个人认为有两大突破。 第一个突破,是马昌仪的杰作《古本山海经图说》,她博览历代研究《山海经》的古籍和各种版本的图画,将其解读为通俗易懂而又赏心悦目的书,为人们描画了中国人童年的梦,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马昌仪,犹似飞马,紧接着又完成了《全像山海经图比较》,她将《山海经》各种版本的神灵、奇禽异兽、奇鱼怪蛇、远方异民等分类列在一起加以解释比较,一函七册宣纸本,洋洋大观,令人大开眼界。她的踏实作风和开拓精神,令人钦佩。马昌仪《山海经》神话图画的研究是神话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个突破,是张振犁的的大著《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他依据田野调查采集到的大量口传神话为基础,结合民俗和古文献的比较,进行了追本溯源的研究,探讨中原古典著名神话的流变特点及其规律,补充了历史文献的不足,为中国神话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他与程健军编的《中原神话专题资料》,遵循“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保存了口头神话的原汁原味,为学术界提供了可资参阅的宝贵资料。 总之,近20年是中国神话学学科大发展的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早期欧洲墓葬 信与爱的学校 死与生之密钥
- 下一篇:刘半农:《国外民歌译》